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官网【中专生物教学方法初探】

  摘要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的性质,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去创设各种有利因素,引导学生去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课堂气氛 问题情境 课外活动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与发展,在中专生物教学过程中,应努力提高学生的能力,把生物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掌握生物的基本规律知识,弄清生物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为将来掌握生物学知识,为社会服务打下基础。本文简述了在生物教学的几种方法,几点浅见,供大家参考。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利于提高中专生的学习效率。教师是课堂的主导,不可避免地要接受全体中专生的观察和审视。同是,教师情感、情绪等表现,也很容易引起中专生的共鸣,因此,教师在上课时,要保持精神饱满、和颜悦色,使学生感到课堂氛围是轻松愉快的。这样,可以唤起中专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积极、愉悦、轻松的情绪下进行学习。另外,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根据生物学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给学生列出学习提纲和自学内容,然后将生物学知识中的重点和难点标注出来,再组织讨论和讲评,并通过提问、测验等方式记入平时成绩,督促中专生持之以恒,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生物学的教学效果。
  二、营造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
  所谓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师首先提出关键性的问题,起抛砖引玉的作用,激发学生的思维,问题情境需要学生形成和解决一组相互联系的子问题,而且可以使学习者从多个侧面来审视情境中的每个问题。在学习中学生首先看到一种问题情境,他们要先用原有的知识去尝试理解情境中的现象和活动。在此基础上教师逐步引导他们形成一些概念和理论,从而使学生可以用自己的理解方式去体验和思考问题,从而提出问题。然而,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在于提出问题,更重要的是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设置新问题,使之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产生激烈矛盾冲突,一旦产生这种认知冲突,就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促使学生进行认知结构的同化和顺应。那么,如何设计新问题呢?本人总结了以下几点。
  1、利用生物科技新知识、新动态创设问题情境
  生物科技突飞猛进,特别是近半个世纪以来,各种生物新技术,新发现不断涌现。现代生物技术的四大组成部分一微生物、酶、细胞、基因,将逐渐发展成为以动植物工程、药物及疫苗、蛋白质工程、细胞融合、基因重组、生物芯片及生物计算机等为基本内涵的生物工程产业。现在没有多少科学能象生命科学这样充满着生机和活力,知识量成倍增加,新成果层出不穷,使得知识的更新越来快。比如现在转基因棉花、转基因水稻、转基因大豆等获得成功并进行推广,究竟转基因食物对人体有没有害处?还有癌细胞为什么扩散的特别快?等等问题,促使学生想了解它们,研究他们。我们将这些熟点问题进行加工,创设为问题情境,激起他们学习生物学的热望,了解生物科技的重要性,积极投入到生物科研工作中,为全人类的健康发展作贡献。
  2、利用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在生物学研究中,每个概念的建立,每个规律的发现,都需要坚实的实验做基础,因此,学生生物科学素质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生物实验教学,所以本人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和谐的实验情境,使学生情绪、情感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状态。
  三、运用情感,营造语言情境
  师生在对话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情感语言的独特作用,没有情感的语言就像一杯白开水淡而无味,不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语言包括口头语言、表情语言、身体语言,有人曾用这样一个公式来表示情感的信号功能:一个信号的表示7%的语言+38%的声音+55%的面部表情和身体动作,尽管这样一个公式未必百分之百科学,但它说明了声音、表情及身体动作在表达情感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教学语言是创设教学情境的基础,通过各种不同的语言风格,如温柔委婉、铿锵有力、悲愤交加、机智风趣等强化情境,使师生共同置身于这样的情境中,犹如身临其境,因物而喜,因物而悲,激发他们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的情绪在民主、和谐、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处于最佳状态,主动探究科学知识。
  四、课后检查并指导学生整理笔记
  做笔记是让学生能梳理学到的生物学知识和补充课中的遗漏点,使知识点在学生脑海中再次回放,达到巩固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技能。但需避免学生将笔记记成教师上课的流水账,或教师板书的翻版。可强调先随教师的思路思考,而笔记本上先记下标题后,留出空白,待课后补充。课后的处理也不仅是补充遗落,还要有梳理和感悟。
  五、善于运用多媒体课件
  采用多媒体课件,提高教学效果中专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抽象而枯燥,不易理解,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生动地表现所讲的教学内容,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在生物学的教学中如果能采用多媒体课件,利用生动、直观、形象的生物学课件表现所讲的内容,化深为浅,化静为动,如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过程中进位、转肽、移位的核糖体循环,如果直接用语言在黑板上描述,不易表达清楚,特别是转位过程的延伸因子EF-Tu、EF-TS的作用,仅利用教材上的黑白图片很难理解,如果利用了多媒体的动态过程,加上教师的讲解,就会使整个合成过程一目了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技术,将不可见的生物变化过程直观地呈现出来。
  六、开展生物课外活动
  通过课外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经验、开阔视野、活化知识,而且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培养创新意识和提高实践能力。教师应根据教学、学生和校内外的实际情况开展生物课外活动,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紧密结合起来。
  七、及时总结和反馈
  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复习小结。一节课的结束不能认为是思维发展过程的完成,恰恰相反,应该是思维进入更高层次循环的开始。因此,在每一课结束的小结中,布置一些富有启发性问题或学生参与创设新情境的内容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总之,生物教学中的方法还有很多,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参考运用以上教学方法的同时,应根据教材内容的性质,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去创设各种有利因素,引导学生去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