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

  摘要:自学能力,是指学生在不依赖或少依赖他人帮助的前提下,自己能够独立地进行有效学习的一种能力。学生自己通过主动、有计划、有目标地进行学习,来获得知识、提升技能。自学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构建知识体系,优化其认知结构,也可促进基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在中学数学教学中,自学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它是学好数学的一项重要能力。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就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自学能力;初中数学;能力培养;主体性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7-0195-02
  从当前的教育需要来看,创新型、学习型人才的培养是教育的最终目标。因此,只有具备创新能力、自学能力的人,才能更快地吸收新知识、创造新知识,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从而成为具有极强适应能力的强者。因此,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的意义重大。自学能力,是指学生在不依赖或少依赖他人帮助的前提下,自己能够独立地进行有效学习的一种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重要内容,通过自学能力的培养,可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一、初中数学培养自学能力的特点
  从日本学者的一项实验结果来看,与“系统学习”相比,“发现学习”所花费的时间是其1.3~1.5倍。由此可见,学生不能仅依靠“引导、发现”的方法来学习,在数学教学中,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宜运用“引导、发现”来组织教学,数学教师应当选择性地应用“引导发现法”进行课堂教学,对于其他内容的教学,要将重点放在自学能力的培养上。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教学应当具有以下特点:
  1.问题性。问题是一切思维的根源,没有问题就没有深入的思考,就无法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此时的引导发现也只能是一种形式。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主体性、目标性、现实性、挑战性、抽象性,它是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理想化、形式化后的抽象模型。数学知识有着极强的问题性。
  2.主体性。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自学能力是为了学生自身的发展,学生是能力培养的主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是要根据设计的问题对学生加以引导,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方法、思路进行发现,将学生的活动作为能力培养的主线,多鼓励学生提问,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对学习充满自信,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教师要将学生的生活环境、直接经验、个人知识作为学习资源,对其加以引导,从而促使其发现知识。
  3.交互性。培养自学能力教学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学生、教师、学习环境、学习内容之间的交互作用,对于不同课题,需要应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在“引导、发现”这一过程中,学生之间具有互动性,教师与学生之间也具有互动性,这种互动可理解为是交流的一种升华,是富有再生力的知识转换。
  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策略
  1.重视课堂听讲。课堂是接受新知识、培养数学能力的主要场所,因此必须重视课堂中的学习效率,掌握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课堂上,学生要紧随教师讲课的思路,对下面步骤进行积极的思考,将教师所讲方法与自己的解题方法进行对比,找出差异。在听课过程中,要积极发现问题、多角度思维、大胆联想。
  2.教授阅读方法。对于刚进入初中的学生,在进行自学时,还不能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阅读教材时大多都是一带而过,不加思考。初中时期,学生的思维模式主要为直观形象思维,对于语句简洁精练、推理严密、逻辑性强的数学教材,很多学生即使阅读过了,也常难有收获,尤其是一些数学符号、术语、专用名词等,学生不了解其含义,只会死记硬背。因此,数学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阅读提要,来帮助学生了解阅读重点,明确阅读内容及阅读目的。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加强方法的指导。在学生阅读能力有所提高后,在阅读提要中可设置深入一点的内容,如概念正误的判定、叙述概念、举例说明。在阅读定理、法则时,能分清结论与条件,掌握证明的过程;在阅读例题时,能审准题意,掌握运算步骤、解题格式;在阅读课文以后,能了解章节中的知识要点。
  3.指导选择参考书。学生自学过程中,参考书的阅读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参考书的选择上,应当遵循“少而精”的原则。初中生尚处于模仿学习阶段,其归纳知识点、方法技能的能力较差,这也是阻碍学生自学的一大障碍,一些参考书中,详细归纳了教材中的知识点,总结了学习的重点、难点、易错点,这对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极有帮助。
  4.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学生的决策、计划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习效率的高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计划的学习,可有效克服学生学习“忙、乱”的现象,同时也能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提升学校效率,并使其养成井井有条的生活、学习习惯。对学习计划的指导,教师必须以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要将补习基础知识作为自学的重点;对于基础好一些的学生,可将知识广度、深度的扩展作为自学重点。在制定计划时,要指导学生制定得越具体越好,计划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另外,还要在计划中体现出“劳逸结合”。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并不能一蹴而就,这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日积月累、循序渐进地获取新知识,学生的自学能力逐步得到提高,其数学学习兴趣也会随之提高,进而有效地提升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王盘昌.初中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与探究[J].科技信息,2009,(5):692.
  [2]潘菲.抓好初中数学预习?摇提高学生自学能力[J].中学教学参考,2012,(11):12-13.
  [3]潘竹树.探究初中数学自学能力的“加减法”[J].考试周刊,2013,(19):67-68.
  [4]刘信杰.初中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4):222-222.
  [5]和国鹏.初中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28):219-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