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表药,(4)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 1 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 发散风热药 o性能特点 1 药性多辛苦而偏寒凉 辛以发散 凉可祛热 2 以发散风热为主要作用 发汗解表作用较发散风寒药 缓和 o适应范围 1 主要适用于风热感冒以及温病初起邪在卫分者 症 见发热 微恶风寒 咽干口渴 头痛目赤 舌边尖红 苔薄黄 脉浮数等 2 部分发散风热药分别兼有清头目 利咽喉 透疹 止 痒 止咳的作用 又可用治风热所致目赤多泪 咽喉 肿痛 麻疹不透 风疹瘙痒以及风热咳嗽等证 2 薄荷 新修本草 o 来源 为 唇形科 Labiata e 植物薄 荷 Mentha haplocal yx Briq 的干燥地 上部分 3 薄荷 新修本草 o 药性 辛 凉 归肺 肝经 4 功效主治 功效主治 疏散风热 清利头 目 外感风热证 风热头 痛 目赤证 利咽透疹风热上攻之咽喉肿痛 麻疹透发不 畅之证 疏肝行气肝郁气滞 胸闷胁痛 辟秽气暑邪内郁之腹痛吐泻证 5 1 与荆芥 桑叶 菊花配伍 用于风热表证 头痛目赤 与紫苏 羌活等同用 用治风寒感冒 身不出汗 2 配合牛蒡子 马勃 甘草等应用 用于咽喉红肿疼 痛 也可研末吹喉 治咽喉红肿热痛病症 3 可配合荆芥 牛蒡子 蝉衣等同用 用于麻疹透发不 畅 4 与藿香 连翘 白豆蔻等配伍 治疗暑邪内郁证 薄荷 之配伍 6 o薄荷油系薄荷的新鲜茎和叶经过水蒸气蒸馏 再冷 冻 经加工得到的挥发油 形状为无色或淡黄色的 澄清液体 有特殊清凉香气 味初辛 后凉 存放 日久 色渐变深 o薄荷脑为薄荷油中得到的一种饱和环状醇 性状为 无色针状或棱状结晶或结晶性粉末 有薄荷的特殊 香气 味初灼热 后清凉 o二者均为芳香药 驱风药 外用药品或化妆品往往 使用 使用后皮肤或粘膜产生清凉感以减轻不适及 疼痛 薄荷 之加工品 7 o 用法用量 煎服 3 6g 不宜久煎 宜后下 o 使用注意 本品芳香辛散 发汗耗气 故体虚多汗者不宜使用 薄荷 新修本草 8 处方用名 o 薄荷 薄荷叶 苏薄荷 洗净 晒干 切碎用 o 薄荷叶长于发汗解表 薄荷梗偏于行气和中 薄荷 新修本草 9 张锡纯论薄荷与麻黄 o薄荷 味辛 气清郁香窜 性平 其力能内 透筋骨 外达肌表 宣通脏腑 贯串经络 服之能透发凉汗 为温病宜汗解者之要药 若少用之 亦善调和内伤 一切风火郁热 之疾 皆能治之 又善逐除恶气 一切 霍乱痧证 亦为要药 为其味辛而凉 又 善表疹瘾 愈皮肤瘙痒 为儿科常用之品 10 张锡纯论薄荷与麻黄 o温病发汗用薄荷 犹伤寒发汗用麻黄也 麻 黄服后出热汗 热汗能解寒 是以宜于伤寒 o薄荷服后出凉汗 凉汗能清温 是以宜于温 病 若以麻黄发温病之汗 薄荷发伤寒之汗 大抵皆不能出汗 即出汗亦必不能愈病也 11 牛蒡子 名医别录 o 来源 为菊科 Composita e 植物牛蒡 Arctium lappa L 的干 燥成熟果实 12 牛蒡子 药性特点 味辛苦 性寒 归肺 胃经 13 功效主治 功效主治 疏散风热外感风热 咽喉肿痛 发热咳嗽 解毒透疹麻疹透发不畅 风热疹痒 利咽消肿热毒痈肿 咽痛 痄腮 14 牛蒡子之配伍 o牛蒡子辛苦而寒 主要有透发与清泄两种功效 既能疏 散风热 又能清解热毒 能升浮能沉降 o本品透发的力量较弱 并无发汗作用 故在用于感风热 或透发麻疹时 须与薄荷同用 始能收透发之效 o清泄热毒的作用 则较显著 无论咽喉红肿 痄腮肿痛 疮痈肿毒以及痰热咳嗽等症 都可适用 常与银花 连翘等配伍 15 牛蒡子 o 用法用量 煎服 6 12g 炒用可使其 苦寒及滑肠之性略减 o 使用注意 本品性寒 滑肠通便 气虚 便溏者慎用 o 处方用名 牛蒡子 大力子 鼠粘子 熟 牛蒡 炒牛蒡 炒微焦用 16 牛蒡子 方剂举例 牛蒡汤 证治准绳 o牛蒡子 大黄 防风 薄荷叶 荆芥穗 甘 草 o治咽喉肿痛 丹毒 17 蝉蜕 名医别录 o 来源 为 蝉科昆虫 黑蚱 Cryptoty mpana pustulata Fabr icius的若 虫羽化时 脱落的皮 壳 18 药性 o甘 寒 o归肺 肝经 蝉蜕 名医别录 19 功效主治 功效主治 疏散风热外感风热 温病初起发热喑哑 透疹止痒麻疹透发不畅 风热疹痒 明目退翳风热目赤或翳膜遮睛 熄风止痉肝经风热 小儿惊哭 破伤风 20 o1 配合薄荷 用于外感风热 发热恶寒 咳嗽 以 及风疹 皮肤瘙痒等症 o2 与牛蒡子 连翘 桔梗 甘草配合应用治疗咽喉 肿痛 一般以外感风热引起者为宜 和桔梗 玉蝴 蝶 胖大海等同用治音哑 取其宣肺开音之功 o3 配菊花 谷精草 白蒺藜等应用 治疗风热引起 的目赤 翳障 及麻疹后目生翳膜 o4 蝉蜕既能祛外风 又能息内风而定惊解痉 对破 伤风出现四肢抽搐 可配全蝎等同用 对惊风 小 儿夜啼出现惊痫不安 可配钩藤等同用 蝉蜕 之配伍 21 蝉蜕 o 用法用量 煎服 3 10g 或单味研末冲 服 一般病证用量宜小 止痉则需大量 o 使用注意 名医别录 有 主妇人生子不 下 的记载 故孕妇当慎用 o 处方用名 蝉蜕 蝉退 蝉衣 净蝉衣 均 洗净 生用 22 张锡纯论蝉蜕 o蝉蜕 无气味 性微凉 能发汗 善解外感 风热 为温病初得之要药 又善托瘾疹外出 有以皮达皮之力 故又为治瘾疹要药 与 蛇蜕同用 善治周身癞癣瘙痒 若为末单服 又善治疮中生蛆 连服数次其蛆自化 为 其不饮食而时有小便 故又善利小便 为其 为蝉之蜕 故又能脱目翳也 o 23 蝉蜕验案 o忆一九三六年秋 余友姚XX 偶为外感所 袭 音哑月余 余为拟方 用净蝉蜕二钱 滑石一两 麦冬四钱 胖大海五个 桑叶 薄荷叶各二钱 嘱其用水壶泡之代茶饮 一 日音响 二日音清 三日全愈 以后又用此 方治愈多人 屡试屡验 o 受业 孙XX谨识 24 桑叶 本经 o 来源 为桑科 Moraceae 植 物桑 Morus alba L 的干燥 叶 25 药性 o 性味归经 甘 苦 寒 归肺 肝经 26 功效主治 以清润为特点 功效主治 疏散风热外感风热 清肺润燥肺热咳嗽 燥热咳嗽 平肝明目肝阳上亢 目赤肿痛 眩晕 凉血止血血热吐血 27 桑叶之配伍 o1 配菊花 夏枯草 疏散风热 清肝明目 用于风火上攻 肝阳上亢 o2 配杏仁 清肺润燥止咳 用于肺燥咳嗽 右脉数大者 28 桑叶 o 用法用量 煎服 5 9g 或入丸散 外用煎水洗眼 桑叶蜜制能增强润肺止咳的 作用 故肺燥咳嗽多用蜜制桑叶 o 处方用名 冬桑叶 霜桑叶 深秋采集者 认为作用较 好 洗净 晒干 切碎用 蒸桑叶 将桑叶蒸后用 主要用于明目 29 桑叶方剂举例 桑菊饮 温病条辨 o桑叶 菊花 连翘 薄荷 甘草 杏仁 桔 梗 苇根 o治风温初起 身热不甚 头痛鼻塞 咳嗽 咯痰不畅等 30 菊花 本经 o 来源 为菊科 Composita e 植物菊 Chrysanthe mum morifolium Ramat 的干 燥头状花序 31 药性 o 性味归经 o辛 甘 苦 微寒 归肺 肝经 32 功效主治 功效主治 疏风清热感冒风热 温病初起 平肝明目目赤肿痛 眩晕 肝阳上亢 清热解毒疮痈肿毒 33 菊花 o 处方用名 黄菊花 杭菊花 均为黄色之菊花 生 用 疏散风热 清热解毒作用较好 白菊花 甘菊花 滁菊花 均为白色之 菊花 生用 平肝作用较好 o 用法用量 煎服 5 9g 34 菊花 附药 o1 野菊 为菊科植物菊花脑的茎 叶 各地都有野生 性味苦辛凉 功能清热解毒 可治鼻炎 支气管炎 风火赤眼 疮疖痈肿 咽喉肿痛 一般用量为五钱至一 两 煎服 治疗蛇咬伤 湿疹 皮肤瘙痒 用三至四两 煎汤熏洗 或鲜草打烂外敷 o2 野菊花 即野菊的花 性味功效与野菊相同 而清 热解毒作用更为显著 此外 还有降血压作用 可以治 疗高血压 一般用量为两钱至五钱 煎服 外用适量 35 菊花 按语 o菊花一药 主要分白菊 黄菊 野菊 o黄 白两菊 都有疏散风热 平肝明目 清热解毒 的功效 白菊花味甘 清热力稍弱 长于平肝明目 黄菊花味苦 泄热力较强 常用于疏散风热 野 菊花味甚苦 清热解毒的力量很强 o野菊的茎 叶 功用与花相似 无论内服与外敷 都有功效 36 桑叶与菊花 o相同点 均能疏散风热 清泄肺肝 故在外 感风热 发热头痛及目赤肿痛等症 两药往 往相须为用 o同中之异 疏散风热方面 桑叶优于菊花 清肝明目 平肝潜阳方面 菊花优于桑叶 o不同点 桑叶疏风清肺的功效较好 故治肺 燥咳嗽 往往用桑叶而不用菊花 菊花则长 于平肝阳 且能清热解毒 37 蔓荆子 本经 o 来源 为 马鞭草科 Verben aceae 植物单叶 蔓荆 Vitex trifolia L var si mplicifol ia Cham 或蔓荆 Vitex trifolia L 的干燥 成熟果实 38 蔓荆子 本经 o 药性 辛 苦 微寒 归膀胱 肝 胃经 39 功效主治 功效主治 疏散风热风热感冒 头昏头痛 清利头目目赤肿痛 耳鸣耳聋 40 蔓荆子 之配伍 o与防风 菊花 石膏等配伍 用于感受风热 o与藁本 川芎等配伍 应用于头风头痛 o与菊花 川芎 决明子等配伍 应用于目赤肿 痛或头目昏暗等症 41 葛根 本经 o 来源 为豆科植 物野葛Pueraria lobata Wild Ohwi或 甘葛藤 P thomsonii Benth 的干燥根 42 葛根 药性 o甘 辛 凉 o归脾 胃经 43 功效主治 功效主治 解肌退热表证发热 头痛项强 透疹麻疹透发不畅 生津止渴胃热口渴 升阳止泻脾虚泄泻 湿热泻痢 44 葛根之配伍 o配黄连 黄芩 用于湿热泻痢等症 o与麻黄 桂枝 芍药同用 治外感风寒而见项 背强痛 o配麦冬 天花粉 能生津止渴 治疗热病口渴 或消渴等症 45 葛根 o 用法用量 煎服 9 15g o 处方用名 生葛根 粉葛根 生用 用于解表 透 疹 生津 煨葛根 用麸皮同炒至微黄色为度 用 于升阳止泻 46 葛根之附药 葛花 药用粉葛的未开放的花蕾 o性味甘平 功能解酒毒 醒脾胃 o适用于饮酒过度 口渴 胃气受伤 o一般用量为一钱至二钱 煎服 o可与人参 白蔻仁 橘皮等同用 葛花解酒 汤 47 葛根 按语 o1 葛根甘润性平而偏凉 有升散 退热 生津的功效 凡邪郁肌表 身热不退 不论 口渴或不渴 有汗或无汗 都可应用 o2 根据前人经验 葛根可用治项背强的病 候 近年来经临床实践 本品确有缓解肌肉 痉挛的功效 48 柴胡 本经 o 来源 为伞形科 Umberlliferae 植物柴胡 Bupleurum chinense DC 或 狭叶柴胡 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 或同属数种 植物的干燥根 按 性状不同 分别习 称 北柴胡 和 南柴 胡 49 柴胡 本经 药性 o苦 辛 微寒 o归肝 胆经 50 功效主治 功效主治 和解退热伤寒邪在少阳经 疏肝解郁肝郁气滞 升举阳气气虚下陷 脏器脱垂 51 柴胡 之配伍 o与黄芩 半夏同用 小柴胡汤 和解少阳 用于邪在半表半里之少阳证 o与白芍 香附 郁金同用 柴胡疏肝散 疏肝解郁 用于肝气郁结 胁肋疼痛 月 经不调等症 52 柴胡 o 用法用量 煎服 3 9g 解表退热宜生用 且用量宜稍重 疏肝解郁宜醋炙 升阳可生用或酒炙 o 使用注意 柴胡其性升散 古人有 柴胡劫肝阴 之说 阴虚阳 亢 肝风内动 阴虚火旺及气机上逆者忌用或慎用 53 柴胡 o 处方用名 春柴胡 软柴胡 南柴胡 细柴胡 生用 用茎叶 者 硬柴胡 北柴胡 秋柴胡 生用 用根者 鳖血拌柴胡 用鳖血 陈酒拌匀 主要用于虚热病 症 54 柴胡 临床应用 o 1 用于感冒 发热等症 柴胡功能解表 治疗感冒常与葛根 羌活等同用 o 2 用于寒热往来 疟疾等症 柴胡有较佳的退热作用 邪在少阳 寒热往来 常与黄芩 半夏等同用 如小柴胡汤 对疟疾症 柴胡又可与草果 青皮等配伍应用 o 3 用于肝气郁结 胁肋疼痛 月经不调等症 柴胡既具良好的疏肝解郁作用 又为疏肝诸药之向导 是 治肝气郁结之要药 对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