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县文澜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doc

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县文澜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 YCY [考生注意]本科试卷分第Ⅰ卷、第Ⅱ卷两部分,必须在答题卡上答题,答在试卷上一律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有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传说中的人物曾经确定了初步的政治管理秩序的是 A.黄帝 B.尧 C.夏禹 D.舜 2.神权与王权的结合是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之一。其中将王朝的一切政治事务都通过占卜进行决策的是 A.黄帝 B.尧 C.禹 D.商王 3. 商朝的甲骨文资料不能反映当时的 A.信仰系统 B.礼乐文化 C.制度文化 D.经济生活 4.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度开始于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8.战国后期,独强于天下的诸侯国是 A.秦国 B.韩国 C.燕国 D.楚国 9.公元前215年率军北击匈奴的秦军将领是 A.蒙恬 B.李斯 C.商鞅 D.屠雎 10.秦朝时期,史禄负责修建的水利工程灵渠沟通了 A.湘水和离水 B.长江和湘水 C.黄河和海河 D.汉水和离水 11.秦朝的地方行政机构依次是 A.郡县(道)乡一里 B.郡一乡一县(道)一里 C.县(道)郡一里厂乡 D.郡一县(道)里一乡 12.秦王朝中央执政机构中负责监察的官员是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郡守 13.秦王朝中央执政机构中的太尉 A.协助皇帝助理万机 B.主管军事 C.协助丞相负责监察 D.主管教育 14.秦始皇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三公,其直接目的是 A.确立皇权至高无上 B.削弱地方权力 C.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D.防止大臣专权 15.我国古代皇帝制度的确立者是 A.周武王 B.秦始皇 C.朱元璋 D.乾隆帝 16.“主独制于天下而无所制也”的提出者是 A.商鞅 B.李斯 C.韩非 D.孟子 17.我国古代的察举制度开始于 A.西周 B.秦朝 C.西汉 D.唐朝 18.科举制度成为我国古代主要的选官制度是在 A.秦汉时期 B.魏晋时期 C.隋唐以后 D.宋元时期 19.汉武帝时期,形成了新的官僚机构 A.外朝 B.中朝 C.内阁 D.政事堂 20.唐代中央设立的三省不包括 A.政事堂 B.门下省 C尚书省 D.中书省 21.下列人物曾经正式废除丞相制度的是 A.朱元璋 B.永乐帝 C.雍正帝 D.乾隆帝 22.明朝永乐帝设立的中央机构是 A.中书省 B.外朝 C.尚书省 D.内阁 23.下列关于内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起初入阁官员职位较低 B.是皇帝处理政务的助理机构 C.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 D.后来内阁官员多由太监担任 24.明史载“内阁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偃然汉唐宰辅,特不居丞相名耳”这句话指的是 A.明朝的内阁就是丞相 B.明朝丞相虽无其名却有其实 C.明朝内阁承担了丞相的职能 D.明朝的丞相帮助皇帝处理政事 25.据说明太祖曾经写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为解决上述问题,明太祖 A.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B.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 C.授予内阁大学士以票拟权 D.设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26.明朝的内阁距离皇帝寝宫1000米,清朝的军机处距离皇帝寝宫只有50米。政务中心逐步靠近皇帝寝宫的这一过程,从本质上体现了 A.皇宫建筑布局愈益合理 B.政府行政效能不断提高 C.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D.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27.“自雍、乾后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对“隐然执政”的准确理解是 A.草拟政令 B.发布政令 C.监察百官 D.传达圣旨 文澜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9月月考试卷 历 史 答 题 卡 第I卷 答题卡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有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第Ⅱ卷 非选择题(40分) (2)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提出了什么观点;
(8分)你是怎样认识分封制的(4分) 32.阅读下列材料(20分) 材料一博士淳于越进曰“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捕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材料二“丞相臣斯昧死言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 均摘自史记泰始皇本纪 请回答 (1)材料一提出了什么观点( 2分)其论据是什么(6分) (2)材料二是如何反驳材料一的观点的(4分)对此提出了什么措施(4分) (3)你如何评价材料二的观点和措施(4分)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