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儒家思想的本质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一向不缺答案。但无论“仁”“和”还是“中庸”,都仅仅部分地反映了儒家的思想观念;
综合起来,只有“责任”,才是儒家思想的内核,尽管孔孟等人并未作此概括。以“责任意识”为根本指针的儒家思想,拒绝道家那种“高大上”式的玄远,拒绝墨家“草根”式的琐屑,拒绝法家“狱吏”式的苛细,人性化地满足了社会的需要,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人性化是其最显著的特征。

儒家对“人”(而不是“神”)有着极高的定位“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这种把人看作“天地之心、五行之端(首)”的观点,决定了儒家的“人生”设计十分严肃至少要对得起“人”在天地间的这种地位。然而人性是复杂的,就其本能而言,人总是倾向于膨胀私欲、挤占他人权利空间。若不加以约束,必然导致冲突,引发社会危机。为避免这种情况,儒家认为,在刑法等硬性制度之外,还需要一套软制度,来教化人们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不忘对他人对社会尽责。他们把这套“文化”(文明的教化)的软制度归纳为“礼”。刑法与礼,是社会治理的左右手。

关于“礼”,大部分典籍散遗了,现存的礼记,是对古典“礼仪”的解释,可谓“礼”的冰山一角。礼记说圣人“为礼以教人,使人有礼”,首要的是为了将人与“能言”的猩猩鹦鹉区别开来发扬人的社会性、抑制人的动物性,确保人的言行像个人而非禽兽,是礼的底线。由礼记等书可知,礼的规矩是非常详备的。规范人的言行,教导人们该干什么、该怎么干,礼本质上是一份责任清单。在儒家看来,习礼,最重要的是通过“修身”,完善自我,弄清自己的角色,并从自己的角色出发,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恰当地为人处事。

对已对人对社会“尽责任”这种活法,不是儒家凭空设计出来的,是孔子“述而不作”、从“先王”“先贤”那里梳理出来的。那些“先王”“先贤”都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楷模”,是“责任意识”的绝佳体现。尧舜协和万邦天下为公,被孔子视为不可超越的标杆。大禹治水,非常辛苦,其实他完全可以弄条“方舟”,只给自己喜欢的人发船票,一走了之。孔子对大禹也“无间然”,没什么可批评的了,因为他尽了作为君主的那份责任。

用两个字来概括儒家思想,是“责任”;
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家”。不爱家的人,很难说他能爱国。长期以来,自西方流入的形形色色的“解放”,严重破坏了人们的家庭观念。魏晋时期,儒家思想被抛弃,信仰大厦崩塌,导致了三百年战乱。今天,我们已经拥有了更强大的思想武器唯物辩证法,但儒家思想的合理内核、围绕它形成的责任文化与家国情怀,依然是现实社会重要的支点和动能。

(摘编自荆培运儒家思想的本质是“责任”) 1.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关于儒家思想的本质问题,答案有“仁”“和”“中庸”等看法,但其合理内核应是“责任”。

B. 儒家看重“人”在天地间的地位,与这高定位匹配的是儒家对待“人生”设计的严肃态度。

C. 儒家认为,刑法对人的私欲的约束,不如礼的约束力大,所以儒家特别强调礼的教化作用。

D. 现存的能供我们研究儒家“礼”的资料并不多,礼记一书至少能让我们知晓礼的底线。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基于人性具有复杂性这个前提,探讨儒家的“礼”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B. 文章指出要从社会性和动物性的角度理解人,并就两者的价值取向进行论述。

C. 文章运用了例证法,以“尧舜”“大禹”为例,揭示了儒家思想本质的来源。

D. 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层层深入地阐述了作者对儒家思想本质的全新见解。

3. 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因为它具有其它的思想都没有的人性化特征。

B. 儒家的“礼”的规矩十分详备,除了“先王”“先贤”外再无人能达到“礼”的要求。

C. 文中用一个字“家”来概括儒家思想的本质,实际上是对“责任”的进一步补充。

D. 无论是个人修身,还是国家治理,儒家的“责任”思想具有不可或缺的现实指导意义。

【答案】1. C 2. B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这类试题,首先浏览选项内容,然后从文本中找到相对应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比较,明确二者的差异。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选项C,“刑法不如礼的约束力大”说法错误,文中说“刑法与礼,是社会治理的左右手”文中认为二者是不同的方法,并没有力度大小的区别。故答案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浏览选项内容,然后从文本中找到相对应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比较,明确二者的差异。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选项。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考生要注意认真研读文本中论述的观点,然后根据理解认真核对选项内容。B,“要从社会性和动物性的角度理解人”有误,文中强调的是人应具有社会性。故答案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归纳、理解、筛选和概括分析的能力。解答这类试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选项A,“其它的思想都没有”,于文无据;
选项B,“除了‘先王’‘先贤’外再无人能达到‘礼’的要求”有误,在儒家看来,一般人只要尽到自己的角色相应的责任就能达到了儒家的要求;
选项C,“是对‘责任的进步补充’”有误,用“家”是从另一个角度来概括儒家思想的本质,不是“补充“。故答案选D。

【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主要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总之,考生要根据对原文内容的把握,充分理解内容和选项,认真细心的去比对分析,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绿色消费,是指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特征的消费行为,主要表现为崇尚勤俭节约,减少损失浪费,选择高效、环保的产品和服务,降低消费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它包含三层含义其一,倡导消费者和企业选择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公众健康和自然环境的绿色产品;
其二,在消费和产品生产销售时关注相关废弃物的处置,不造成环境污染;
其三,引导消费与生产者崇尚自然、追求健康、注重环保、节约资源和能源,实现可持续消费。换个角度来讲,就是消费数量应适度性和减量化;
消费结构要合理平衡;
消费模式以消费行为带动生产、流通及废弃物处理全过程的绿色化。

(摘编自胡术刚、栾小凯、牛海丽我们距离绿色消费还有多远) 材料二 中国人均土地和人均资源拥有量不足的国情,决定了绿色消费在中国的重要性。首先是必须控制对资源的消费,将节约为先贯穿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基本消费活动。同时,还必须分清消费对经济发展可能产生的作用和影响有两个相反的方面,消费数量的提高确实会促进经济增长,但如果消费不是绿色的,就有可能会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我国应高度重视绿色消费对绿色发展的促进作用。消费者选择商品应将绿色化作为一项很重要的标准,拒绝耗电、耗水、寿命短、排污多的产品,这必然会促进生产厂家向生产出售绿色产品的方向努力。现在社会上仍有很多不够绿色的消费活动,虽然程度不同、类型不同,而且很难建立统一的标准,但追求奢侈、讲究阔绰的消费观念是必须摒弃的。

(摘编自钱易以绿色消费促绿色发展) 材料三 [注]绿色消费者是指那些关心生态环境、对绿色产品具有现实的购买意愿和购买力的消费人群。他们具有绿色意识,并已经或可能将绿色意识转化为绿色消费行为。

(摘编自中国绿色消费者报告) 材料四 德国颁布实施的电力输送法明确规定,电力运营商有义务有偿接纳在其供电范围内生产出来的可再生能源电力,政府则给予电网运营商必要的财政补贴,偿付金额最少为其从终端用户所获平均受益的80。日本则颁布实施了绿色消费法,优先采购资源再生产品,借以引导和支持企业对环境的保护。美国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保障推动绿色消费。如出台了联邦政府采购法,对政府绿色采购做了详细规定,并以联邦法令与总统行政命令作为推动政府绿色采购的法律基础。

发达国家政府积极承担对全民进行绿色教育的责任,针对不同层次的对象,采取不同方式进行不同内容的教育培训,以提高全民的环境知识和绿色消费知识水平,增强全社会的绿色消费意识。2005年,日本政府有关部门曾经对绿色采购的实际成果进行了调查,60以上的市民认为,他们常常留意购买对环境友好的商品。40以上的市民认为,在价格相同的时候,他们会选择购买再生产品 发达国家都比较重视制定绿色标志制度,如德国的“蓝色天使标志”、美国的“再生标志”等,使绿色标志和价格、质量一样成为市场竞争的重要因素。

(摘编自国外巧推绿色消费打造“节能消费者”) 4. 下列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倡导绿色消费,旨在降低消费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

B. 我国高度重视绿色消费对绿色发展的促进作用,但仍存在追求奢侈、讲究阔绰的消费观。

C. 2011年-2015年期间,我国绿色人群渗透率在一二线城市提升更快。

D. 一些发达国家不仅出台绿色消费法令,制定具体措施,且对全体国民开展绿色教育。

5. 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消费者在合理的消费结构中适度适量消费,并激发生产厂家、流通方和废弃物处理者追求绿色化,这可以称为绿色消费 B. 在中国有必要倡导节约意识,引导民众树立节约意识,认识到比奢侈、比阔气的消费行为不符合中国的国情,必须摒弃。

C. 绿色消费意识有时没有转化为绿色消费行为;
2011~2015年,城市不分一二三四线,绿色人群渗透率的发展趋势几乎一致。

D. 美国、德国、日本都有绿色消费的法律法规,其中日本还对消费者进行了调查研究,其推行绿色消费工作最能见到成效 6. 如果中国在高中阶段学校开展绿色教育,你认为可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4. D 5. D 6. ①学校围绕绿色消费理念,开展相关的宣传活动;
②政府组织编写绿色消费知识;
③开展绿色消费活动调查,发布调查成果引导大家树立绿色消费意识;
④政府部门派遣专业人士到学校,培训广大师生;
⑤成立关于绿色消费的学生社团,通过榜样带动更多的人树立绿色消费意识⑥学校张贴并宣传绿色消费标志,政府指导学校开展绿色消费的法律法规进校园。⑦研究绿色消费、环保的专家学者到学校举办讲座,引导学生树立和践行绿色消费理念。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或“两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A项,“倡导绿色消费,旨在降低消费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错误,材料一中说的是“绿色消费,是主要表现为崇尚勤俭节约,减少损失浪费,选择高效、环保的产品和服务,降低消费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由此可知,“降低消费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是“绿色消费”的主要表现,而不是其目的。B项,“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