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泄漏事故现场处置的解决方案.doc

氨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一、目的和适用范围 为了及时控制和消除液氨设备泄漏事故的危害,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依据公司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编制液氨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本方案适用于公司内的液氨制冷系统、冷库突发液氨(氨气)泄漏、火灾、爆炸事故的应急处置和救援。

二、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1.氨的危险特征分析 (1)液氨的物理化学性质氨气是一种无色透明而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相对密度0.60(空气1)。气氨加压到0.70.8MPa时就变成液氨,同时放出大量的热,相反液态氨蒸发时要吸收大量的热,所以氨可作致冷剂,接触液氨可引起严重冻伤,因其价廉的特点在制冰和冷藏行业得到广泛使用。

(2)危险性类别第2、3类有毒气体,8类腐蚀品。火灾爆炸危险性类别为乙类。氨与空气混合到一定比例时,遇明火能引起爆炸,其爆炸极限为15.5~25。

(3)氨具有较高的体积膨胀系数,满量充装液氨的容器,在060℃范围内,液氨温度每升高1℃,其压力升高约1.321.80MPa,因而液氨容器超装极易发生爆炸。

2.液氨泄漏危害分析 (1)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氨可引起组织溶解性坏死、皮肤及上呼吸道粘膜化学性炎症及烧伤、肺充血、肺水肿及出血等。

(2)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4)轻度中毒眼、口有辛辣感,流涕、咳嗽,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头昏、头痛,眼结膜充血、水肿,口唇和口腔、眼部充血,胸闷和胸骨区疼痛等。

(5)重度中毒吸入高浓度氨时,可引起喉头水肿、喉痉挛,发生窒息。外露皮肤可出现II度化学灼伤,眼睑、口唇、鼻腔、咽部及喉头水肿,粘膜糜烂、可能出现溃疡。

(6)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大气可造成污染,对动植物造成冻伤。排放要溶解水后,送往专业部门处理。

3.容易发生事故的设备部位 (1)液氨储罐的气相进出口、液相进出口、排污口、放散扣、液面计借口、压力表借口等接管、阀门、法兰连接密封等部位失效或泄漏。

(2)氨管道法兰、阀门、法兰连接密封部位失效或泄漏;

(3)氨罐车装卸用软管泄漏或爆裂;

(4)氨气瓶泄漏或爆炸。

4.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 (1)在制冷机房设备的运行中,如发生溢流、泄漏、等现象,就会很快向四周扩散,极易造成人员中毒、烧伤、灼烫伤、死亡事故的发生。

(2)当氨储罐区氨蒸汽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浓度范围时,遇到火源就会发生火灾、爆炸、压力容器爆炸、压力管道爆炸。

三、应急组织和职责 1、应急救援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 车间主任 副组长 车间副主任、车间安全员 成员 制冷机带班班长、制冷操作工、检修工、冷库保管员等 2、应急救援小组及成员职责 (1) 负责安全生产事故初期的应急自救包括扑救火灾、堵塞泄漏点、救治伤员、设立警戒区、应急照明、疏散人员、清点员工等,尽最大可能在事故初期控制住事态,消除事故影响,减少事故损失。

(2)负责组建应急自救队伍、配备相应的救援器材、装备和材料。

(3)负责应急自救小组成员的教育、培训、演练、调整、补充等管理工作。

(4)负责安全生产事故的预警行动和应急响应。

(5) 参与编制、修订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6)服从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的统一指挥,协助应急指挥部的工作。

(7)组长、副组长负责指挥车间应急救援小组的现场救援。

(8) 安全员负责受伤人员的抢救,负责事故现场的警戒。

(9)机电维修负责事故现场用电及应急照明,负责事故设备设施的安全检查确认。

(10)车间主任、班组长负责组织人员扑救火灾,人员紧急疏散、清点;
协助救治伤员等。

3、事故发现人职责发生事故后,事故最早发现者迅速报告班组长或在第一时间向调度室报告后,迅速展开自救和应急处置,以事故不扩大或不产生次生灾害为准则。人员组成以岗位人员为主,紧急情况时有生产调度室协调构成。

四、现场急救及处理原则 1、液氨泄漏事故的应急处理程序 (1)当液氨泄漏事故发生,值班人员立即组成应急抢险小组两个,每小组2-3人,值班班长(或主管)任抢险小组的组长,由小组长马上通知报告有关人员;

(2)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对泄漏事故现场进行隔离。

(3)应急救援人员进入现场应佩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及早切断泄漏源。

(4)泄漏现场应彻底去除可燃和易燃物质,防止发生火灾和爆炸事故。

2.液氨泄漏应急处理方法 (1)如果法兰或阀门填料少量泄漏,应急救援人员进入现场应佩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及早切断泄漏源。

(2)对泄漏点进行处理,紧固螺栓或更换垫片。

(3)如果法兰或阀门填料大量泄漏,立即启动事故防爆风机,加强事故房间现场通风,降低事故房间的氨气浓度;
用雾状水喷淋泄漏部位中和稀释氨气。

(4)如果是氨储罐泄漏,立即停止高压压缩机和低压压缩机运转,并切断机房和设备间的电源,启动事故防爆风机,加强事故房间现场通风,降低事故房间的氨气浓度,要立即开启水喷淋装置,稀释和减少氨气浓度;

(5)如果是冷凝器泄漏,要立即开启冷凝器水泵用水进行稀释,其它区域或设备可同时使用消防栓进行喷淋;

(6)第一抢险小组穿戴防化服、佩戴空气呼吸器、橡胶手套、胶靴,携带相应工具,迅速进入现场进行调整有关阀门,切断漏氨设备(或管道)与相关设备相连接的管道,杜绝氨源;

(7)第二抢险小组同样穿戴防化服、佩戴空气呼吸器(或防毒面具)、橡胶手套、胶靴等,在事故现场作为第二梯队,以抢救保护第一抢险小组成员或接替第一抢险小组成员的工作。

3. 氨泄漏堵漏器具的使用方法 (1)管道壁发生泄漏,又不能关阀止漏时,可使用不同形状的堵漏垫、堵漏楔、堵漏胶、堵漏带等器具实施封堵。

(2)微孔泄漏可以用螺丝钉加粘合剂旋入孔内的办法封堵。

(3)罐壁撕裂泄漏可以用充气袋、充气垫等专用器具从外部包裹堵漏。带压管道泄漏可用捆绑式充气堵漏袋,或使用金属外壳内衬橡胶垫等专用器具施行堵漏。

(4)阀门、法兰盘或法兰垫片损坏发生泄漏,可用不同型号的法兰夹具并注射密封胶的方法实施封堵,也可以直接使用专门阀门堵漏工具实施堵漏。

(5)对液氨钢瓶可先用密封器堵漏,然后用专用工具处置。

4.液氨泄漏中毒或受伤人员的现场急救措施 (1)当氨液喷溅到衣服和皮肤上时,应立即把被氨液溅湿的衣服脱去,用清水或2%硼酸水冲洗皮肤,再涂上消毒凡士林或植物油脂。

(2)当呼吸道受氨汽刺激引起严重咳嗽时,可用湿毛巾或用水弄湿衣服捂住鼻子和口,由于氨易溶于水,因此,可显著减轻氨的刺激作用。或用食醋把毛巾弄湿,再捂口、鼻。由于醋蒸汽可与氨发生中和作用,变成中性盐,也可减轻氨对呼吸道的刺激和中毒程度。

(3)当呼吸道受氨气刺激较大,而且中毒比较深时,可用硼酸水滴鼻漱口,并给中毒者饮入0.5%的柠檬酸水或者柠檬汁。注意切勿饮用白开水,因氨易溶于水,饮水会助长氨的扩散。

(4)当氨中毒十分严重,致使呼吸微弱甚至休克,呼吸停止时,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抢救,并给中毒者饮用较浓的食醋,有条件时施以纯氧呼吸。遇到这种情况,立即将中毒者送医院抢救。

(5)无论中毒深浅,都要将中毒者移到空气新鲜处。

五、应急处置注意事项 1.液氨泄漏事故抢救现场的注意事项 (1)液氨泄漏现场绝对禁止明火作业和使用无防爆装置的电器.插座.照明等,并禁止使用手机。

(2)事故抢险人员一定要沉着冷静,不要张惶失措,以免乱开和错关机器设备上的阀门,导致事故进一步扩大。

(3)抢险人员进入泄漏污染区时,必须配戴自给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橡胶手套和穿戴防化服。

(4)事故抢险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5)注意保持现场通风良好,走道通畅。

(6)事故抢救完毕,抢险人员要淋浴更衣,防止事后中毒。

2.佩戴个人防护用品中的注意事项 (1)使用防毒面具处理事故时,不能长时间使用,选用的防毒面具必须经过定期检测,各单位严格执行劳动防护用品管理标准。

(2)处理电气事故时,必须使用检测合格的个体防护器材。

(3)进入易燃易爆气体的场合,必须穿防静电服,使用不产生静电的工器具。

3.使用抢险救援器材中的注意事项 (1)各类救援器材严格按照标准存放,按照规定专人管理、定期检测,并进行记录。

(2)各类防护器具必须经检测合格。

(3)各类抢险器材有所在车间班组进行保养管理。

(4)所有人员必须能够正确使用防毒面具、安全帽、安全带等常用劳动防护用品;

4.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的注意事项 (1)生产岗位出现紧急情况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的规定进行处理,操作规程不能体现的,要汇报班组长和车间主任进行处理;

(2)对于出现的不明原因导致的事故和灾害,要迅速通报生产、安全等部门进行协商;

(3)遵守“先救人,后救物;
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进行处理。

(4)出现事故必须按照规定进行上报,各类人员不得打击越级上报的现象。

5.现场自救和互救的注意事项 (1)处理中毒事故进行救人时,必须安排两人以上进行作业,相互照应;

(2)处理爆炸类、电气类事故,无关人员尽量撤离现场,防止发生次生灾害。

(3)撤离时有所在岗位班组长指挥,防止混乱,班组长对岗位人员进行清点上报。

6.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认和人员安全防护注意事项 (1)应急处理时,优先选用专业人员或经过专门培训的人员;

(2)严格落实各类监护措施,明确监护人责任,不得轻易离开现场。

(3)救治不明原因伤亡时,不能保证施救人员安全的不得盲目救治。

(4)参与救护人员认为防护不到位,不能解决的不得参与抢险。

7.应急救援结束后的注意事项 (1)发生火灾时,结束后应派人监护现场。

(2)迅速按照事故管理规定进行处理,特别是防范措施的落实和整改。

(3)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对相关应急预案进行评审,对不符合、不完善的地方进行修订。

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