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三种声乐唱法的认识 [对声乐艺术几种唱法的初步认识]

  声乐艺术就是用语言和曲调相结合来表达思想感情,塑造艺术形象,打动听众心扉的一门艺术。一些喜爱唱歌的朋友经常问我关于声乐艺术几种唱法的划分问题,其实这个问题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下面就本人所了解和理解的关于几种唱法界定的问题谈谈个人的一点看法。
  
  一、不同时期唱法的主要形式
  
  关于唱法的划分,19世纪前我国大概只有西洋唱法和中国民间唱法两种主要形式,也没有固定和具体的冠名和大众的认可。只是在当时的上海、北京、南京等地,有当时的教堂唱诗班里的一些洋人教授学员一些唱歌的技巧和方法而已,这其中有美国人、英国人、法国人、德国人、意大利人以及俄罗斯人,他们不仅向中国输送了他们的宗教,还带来了宗教文化。当然他们只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随着外国学教的入侵,外国音乐的传入,中国的有志青年们也纷纷留洋去国外学习音乐,他们在意大利、法国、德国、俄罗斯等国接触到了各自国家的唱法,统称为西洋唱法,只是分为意大利派、俄罗斯派等等。在欧洲当时就已经有了美声唱法系统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经验了。美声唱法传入我国大概是在上世纪初的事儿了,当时也没叫美声唱法,叫西洋唱法或是学院派,正统唱法等等。
  “低吟唱法”形成于上世纪30年代。那个时候,许多酒吧、舞厅、夜总会里添置了电子扩音设备,歌手们开始对着“麦克风”(话筒)唱歌。“低吟唱法”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中产生的。由于话筒的扩音作用,歌手们不必像歌剧演员那样竖着嗓子吼,也不必像有些民族歌手那样横着嗓子喊,他们只须用说话般的音量轻轻哼唱,众多的听众同样可以听得真真切切。一些非常细致的艺术处理方式,如一声轻微的叹息、一个小小的停顿,都能被纤毫毕现地展示出来。早先的“低吟”歌手都是有着一定的美声基础的男中音或男低音。中国听众非常熟悉的平.克劳斯贝便是第一代低吟歌手。50年代后,随着“摇滚乐”的兴起和民谣的复兴,流行乐坛不再是“低吟歌手”的一统天下了。但是“低吟唱法”并没有就此消亡,作为一种演唱方法,“低吟”对后来所有流行歌手的演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话筒的运用,声音的控制,旋律线条的连贯圆滑,歌词语气的表现,微颤音和气声运用等流行歌曲演唱的基本技巧在“低吟”中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了。?
  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和上海的音乐艺术院校里就有了美声唱法的教学,当时的许多声乐教授都是留洋回来的,他们为我国民族声乐与西洋唱法的结合做了大胆的探索和实践,总结出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洋为中用”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当时在唱法上也没有特别规范的称谓,老师们只是根据学生的嗓音条件来划定他应该学习哪种唱法,如民歌嗓子就按民歌的方法来教,不适合唱民歌的嗓子就学洋唱法,这两种唱法其实也不矛盾,其实方法只有一种,就是人们公认的科学的发声方法,建立了这样一种科学的体系,又得到了声乐界师生和演艺界同仁们的认可,于是中国自己的美声唱法体系从此就逐渐建立起来了,并且日臻完善。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声乐艺术水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和发展,我国的音乐学院自己培养的学生经常在国际顶级的艺术大赛上获得大奖;我国的美声唱法和国际上的美声唱法已经得到了顺利接轨;我国的声乐教授和歌唱家还经常担任国际高级声乐比赛的评委;我国许多歌唱家在国外的大型歌剧中担任主角;有的已获该歌剧院的终身成就奖。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以中国音乐学院为龙头的音乐学院,包括著名的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中央民族大学、西安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等高等艺术院校,在民族唱法的教学和实践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一大批民歌歌剧和建国后创作的经典民族歌剧,造就和培养了一大批民族歌剧演员。至此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已经纬分明,各取所长,在各自的领域不但有著名的专家教授,演艺界也有各自的著名歌唱家和歌剧表演艺术家。同时也拥有一大批热心观众和声乐爱好者。如今,每两年一届的中央电视台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已经连续举办了十三届。在国内外引起了很大的影响,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已经深入人心,具有一般欣赏能力的观众都能大体上区分两种唱法的不同。当然绝对的不同是没有的,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包括下面我将要谈到的原生态唱法和通俗唱法都存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辩证关系。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都有其深厚的历史渊源,瑰丽的民族文化和丰富的音乐艺术,由此而产生的民歌和独有的唱法为声乐艺术的百花园增添了绚丽的色彩,是我国民族声乐和民族唱法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少数民族独特的发声技巧也极具科学性。如藏族民歌、蒙古族民歌、朝鲜族民歌、新疆各少数民族民歌、云南民歌等等都有自己鲜明的特点,人们一听他们的歌声就能知道是哪个民族的,就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他们生活的地方和美丽的景色。
  由此对民族唱法另一种新的命名,在近几年应运而生了,这就是原生态唱法。原生态唱法原本就是固有的,她涵盖了我国56个民族的所有的唱法,是民族唱法的根基、派生和更为科学的界定。在此之前原始的不加任何修饰的民歌因无法归类,而被各类声乐比赛拒之门外,不得不单独去设这样的比赛和评比。如我们青海的“花儿”,以前只能参加花儿歌手的擂台赛或地区间的比赛。藏族的酒曲拉伊、蒙古歌的长调、呼麦、陕北的信天游、东北的二人台、新疆的十二木卡姆、云南的跳菜歌、广西的侗族大歌等等。如今有了原生态唱法这一定位,她们和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并驾齐驱,登上了最高的艺术殿堂,从人民大会堂到北京音乐厅,从中央电视台到维也纳金色大厅,原生态唱法的歌手们潇洒自如的演唱、无拘无束的表演、真挚投入的表情,倾倒了无数的观众和歌迷。
  改革开放使我国的声乐艺术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各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保护,为原生态的民歌和唱法申请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屡屡入选,许多濒临失传的民歌和唱法都得到了有效的保护,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手段就是为了抢救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造福子孙后代。原生态民歌、原生态舞蹈、原生态器乐等许多艺术门类被冠以这个头衔后,她的魅力是无限的。原生态唱法和其他唱法的结合,原生态歌手学习科学的发声方法后,不仅没有丢掉她本质的东西,而且在演唱上更加游刃有余。如云南原生态歌手茸巴辛那、山西歌手阿宝、藏族歌手索郎旺姆等等。同样通俗歌手们吸取了本民族原生态的东西,再唱出来的东西也是非常吸引人的,如藏族歌手亚东、蒙古族歌手腾格尔等等。我国老一辈的歌唱家才旦卓玛、德德玛、拉苏荣、克里木、郭兰英、郭颂、胡松华等等一大批代表性的人物将民族唱法与原生态唱法融为一体,李双江、吴雁泽、宋祖英、彭丽媛、闫维文等老中青著名歌唱家将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混然天成,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李谷一、谭晶等歌唱家又将民族唱法与通俗唱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成为流行乐坛上的独特风景。
  总之,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是非常丰富的,很难用几个篇幅就能涉及到他的全貌,除了民歌还有我国各民族的戏曲、曲艺、戏剧等等都与民族声乐艺术和民族唱法、原生态唱法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可以说也是民族声乐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通俗唱法也叫流行唱法,是改革开改以后在我国逐渐发展起来的,由于通俗唱法的随意性、多样性、大众化和所包括的时尚元素、现代元素,亲切自然的演唱风格,表达感情上的淋漓尽致和抒发感情中的歇斯底里是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以及其他唱法所不能替代的,因此她也备受青年人的喜爱,是这几种唱法中拥有受众最多的一种唱法,也是产生歌星最多,“粉丝”最多的一种新型唱法。流行唱法几乎没有固定的模式,她也可以是摇滚的,说唱的,还有近年来流行的组合的,载歌载舞的,也可以是委婉低诉的,也可以是美声加通俗的,叫美通,也可以是民族加通俗的叫民通,也有原生态加通俗的,叫野通(笔者暂且定名为),总之流行的唱法以她独特的魅力和生命力,在人们的文化生活中是几种唱法中不可或缺的。流行唱法在我国虽然发展时间不长,但其艺术水准和发展的迅猛速度完全可以和国外流行音乐相比较,它的发展和我们的生活可以说是息息相关的,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取得的令世界瞩目的成就。
  从聆听邓丽君委婉的歌声倾诉,人们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在文革中长期压抑的心灵寻找到了一个可以用歌声解脱的载体,这种唱法在当时的大陆属于靡靡之音,是典型的资产阶级颓废,腐朽的东西,是用来涣散人心,是精神污染。殊不知这种充满柔情的、自然的、亲切的唱法,就是通俗唱法,也就是流行唱法,是不同于我们听到的其他唱法外的新的一派。后来李谷一大胆的尝试一首《乡恋》引起了轩然大波,一时间议论纷纷,有社会上的,也有文艺界的,可以说是褒贬参半。但人们的审美观和时代的发展是同步的,是不可阻挡的,也是不容别的东西所干扰的。直到今天,流行歌坛百花争艳,万紫千红的局面,海峡两岸三地在音乐上的交流和融合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流行乐派,中国流行音乐人和国外流行音乐界的交流,同样促进了我国流行音乐的发展,也为世界流行音乐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各种唱法的主要发声特点
  
  1.美声唱法:17世纪发源于意大利,成形于欧洲,是目前世界上发展得最完善、最系统、最科学的一种唱法。与其他唱法相比,美声唱法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共鸣位置较高,一般在鼻腔以上,声音结实、明亮、有立体感;气息深厚,上下贯通,音域较宽、音量较大、力度可塑性强;口形较圆,由于欧洲一些国家的语言发音较靠后即舌根与软腭的发音较多,所以口形共鸣腔以圆形为多,这样可使发声通畅、共鸣充分,音量较大、音色较统一。另外口形向圆靠拢,可以使音与音、字与字的连接过渡较为自然、平稳、均匀。
  2.民族唱法:民族唱法也可以称为民间唱法或民歌唱法,是那些源于民间、发展于民间、成形于民间的唱法。世界上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相传久远的民间唱法,如国外的“印巴风格”、“拉丁风格”等。我国56个民族,也是各有各的民间唱法,可谓丰富多彩。我国的民族唱法虽然种类繁多、风格各异,但也有一些共同特点,如大致发声位置靠前,声音亲切自然、清晰、纯净,另外多用真声唱法(即大本腔唱法),声音真挚质朴、优美、高亢。这些特点是我们通俗歌手要了解的。我国的民歌素材十分丰富、特色分明,但大都包括在五声调式中,即以“1”为主音的称为“宫”调式,以“2”为主音的称为“商”调式,以“3”为主音的称为“角”调式,以“5”为主音的称为“徵”调式,以“6”为主音的称为“羽”调式。这组著名的五声调式,是我们通俗歌手必需了解的内容。
  3.通俗唱法:通俗唱法也称为流行唱法或自然唱法,是一种大众化的歌唱艺术形式。由于在唱法上没有严格的要求,自由度较大,所以演唱者最多。虽然世界各国都有一些各种不同的通俗唱法,但都不能与中国相比。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民族林立、歌手丛生。我们的歌手队伍无比庞大,声音条件五花八门,演唱方法无奇不有,纵观这一中国特色,用万花齐放、万家争鸣,群雄争霸、逐鹿中原来形容不为过。十万丽音战歌坛,百万歌豪唱酒廊也是真实写照。当今通俗歌坛的超级繁荣景象令人叹为观止。
  4.原生态唱法:“原生态”这个词是从自然科学上借鉴而来的。生态是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一种生存发展状态,原生态是一切在自然状况下生存下来的东西。原生态民歌是老百姓很自然地表达出来的东西,而把很多民歌进行改编等则是原生态状况的变异,属于非原生态。原生态民歌,顾名思义,就是我国各族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原汁原味”的民间歌唱音乐形式。它们是中华民族“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民歌是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各个历史时期人民生活的生动写照。这些歌曲直接产生于民间,并长期流传在农人、船夫、牧羊汉以及广大的妇女中间,反映着时代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是各个历史时期人民生活的生动画卷。这些歌由大众口头创作,并在流传中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歌词越加精炼,曲调日臻完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民歌的语言生动传神,它并不是将简简单单的生活语言直接拿来,而是讲究韵律,讲究比兴等传统的诗歌手法,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是百姓的杰作,是大众语言的精华。原生态唱法只是区别于学院派民歌唱法的一种说法,学院派民歌唱法大多吸收了一些西洋唱法,原生态唱法却是一种原始的未加工过的唱法。
  歌唱是一种听觉艺术,一首优秀的歌曲必须要经过歌唱者的演唱,才能让听众接受它、欣赏它。也就是说一首优秀的作品,还需要演唱者进行再创造,即进行二度创作。歌唱者通过熟悉、了解、分析作品,包括作者的创作意图、歌词内容、曲式结构、风格特点、主题思想等,然后再根据演唱者自身的思想意识、艺术修养、生活实践经验,以自身具备的演唱功力和表现处理才能较完美地表达出作品的思想感情、风格特色和艺术境界,使听众能欣赏到优秀的声乐作品和优美的演唱艺术。演唱者必须深入仔细地做好唱歌前的歌曲表现处理准备工作,具备扎实的演唱技巧和广博的文艺修养知识,才能够使演唱达到声情并茂,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作者:才仁永西,女,青海省玉树州民族歌舞团三级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