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收账款管理教案资料

应收账款的管理风险 财务资产部 案例介绍 长虹始创于1958年 公司前身国营长虹机器厂是我国 一五 期间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 是当时国内唯一的机载火控雷达生产基地 四川长虹 作为中国彩电业的老大 有过年净利润25 9亿元的辉煌 也创下了巨亏37亿元的股市纪录 长虹的衰败始自1998年产品大量积压 与APEX家电进口公司的合作和巨额应收账款的产生 截至2004年12月 长虹应收APEX账款4 675亿美元 而根据长虹对APEX公司资产的估算 可能收回的资金只有1 5亿美元左右 案例剖析 应收账款的风险 对应收账款进行有效风险控制 增强风险意识 制定防范措施 是现代企业经营与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应收账款会引起坏账损失 资金成本和管理成本的增加 应收账款的风险与应收账款的规模成同比例增长 企业利用商业信用实现的销售额越大 承受的应收账款风险就越高 使内部审计无据可依 无法发挥其在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保护公司财产安全方面的积极作用 加大了应收账款管理的难度 无法保障应收账款的安全回收 应收账款的管理制度不健全 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赊销制度 没有建立应收账款定期清查制度 没有明确应收账款管理责任部门 没有设置 应收账款回收率 指标 没有做出应收账款账龄分析等 案例剖析 应收账款事前管理存在的问题 案例剖析 应收账款事前管理存在的问题 企业片面追求产品的销售量 把销售作为一切工作的重心 销售才是硬道理 缺乏对应收账款的风险意识与风险评价 对形成的逾期应收账款能否收回 收回多少没有底数 最终导致企业出现呆账 坏账 案例剖析 应收账款事前管理存在的问题 企业对客户的选择上 没有谨慎的对客户进行深度调查 或通过银行等金融部门了解客户的信用等级情况 缺少对赊销客户的资产状况 财务状况 经营能力 以往业务记录 企业信誉和未来融资能力等情况的了解 缺乏对客户的资信进行评估 案例剖析 应收账款事中管理存在的问题 账龄反映的是应收账款的持有时间 它不仅是估算应收账款总体风险和时间价值损失的主要依据之一 也是计提坏账准备的现实基础 一般而言 收欠的难点和重点是逾期款项 特别是陈年老账 拖欠越久 收回的难度越大 变现的可能性越小 预期的价值也就越低 案例剖析 应收账款事中管理存在的问题 应收账款管理的分工没有明确 赊销客户的审核及赊销额度的审批职责未落实到位 对实际业务执行情况及额度使用的跟踪和监督 没有相关部门负责 出现应收账款时 没有相关部门进行跟踪 延误最有利的追索时机 对风险点不能及时把控 造成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重大隐患 案例剖析 应收账款事后管理存在的问题 通过法院诉讼是最具法律效力 最具效果的清收方式 但回款周期过长 成本过高 有些账款回收后不够支付相关的费用 得不偿失 绝大部分企业依靠自身 采取信函 电话 到访催收等清收方式 力度不强 效果不佳 应对措施 企业应当把往来客户作为内部评估对象 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和确定客户的信用等级 建立客户信用档案 然后决定是否向其提供商业信用及赊销限额 企业要建立定期和客户对账制度 财务部门应协同有关管理部门对企业所持有的应收账款进行账龄分析 及时获取提示信号 提出处理意见 应对措施 建立销售回款一条龙责任制 为防止销售人员为了片面追求完成销售任务而强销盲销 制订严格的资金回款考核制度 个人利益不仅要和销售挂钩 也要和应收账款的管理联系在一起 从而强化销售人员风险意识 加强货款的回收 企业出现逾期的应收账款后 除采取常规的电话催收 到访催收 委托律师催收之外 还可转换应收账款形式 如 将应收账款转换为应收票据 抵押与让售应收账款 同时可参加商业保险 将所不能预料的损失风险转移给保险机构 使应收账款的损失降至最低 应对措施 不管企业采用怎样严格的信用政策 只要存在商业信用行为 坏账损失的发生就不可避免 因此 企业要遵循稳健性原则 对坏账损失的可能性预先进行估计 积极建立弥补坏账损失的准备制度 以便减少企业风险成本 经验提示 应收账款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 是企业信用的体现 也是企业的最主要的流动资产之一 是企业的生命线 也是企业的商业秘密之一 只要企业采用有效的措施 应收帐款的信用风险是可以防范的 也只有进行了科学的防范 才可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既扩大销售增加盈利 又使应收帐款风险尽可能地降到最低 从而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