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二面角》说课稿,北师大版必修2.doc

“二面角”说课稿 说课流程 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作用 二面角是立体几何的重要概念之一。它是学生在学过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之后,学习两个平面垂直之前,又重点研究的一种空间角。因此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也为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二面角的概念及其平面角的概念。

教学难点二面角的平面概念的形成过程。

难点突破通过三个探索过程和学生动手实验得出二面角的平面角概念。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二面角及其平面角的概念,并能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通过类比,猜想,直角等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对模型的操作,观察,分析来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在探索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到学数学的乐趣;
在合作中分享成功的喜悦;
在应用中体会数学源于实践并用于实践的思想,从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教法学法 1、教法分析 类比发现法,引导探索法。采用“创设情境探索交流猜想验证”的模式进行教学。

2.学法指导 学生通过“亲身观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大胆猜想自我验证”,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自己由学会变为会学,乐学。

3、教学手段 借助实物模型,多媒体动态演示,不仅让学生突破从二维到三维的障碍,也为其创设了开放的学习情境和探究平台。

四、设计理念 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 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拔评价在后 五、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程序 情境引入探索新知例题探究反馈练习拓展思考 一情境引入 在开门的过程中,墙、门所在平面之间的张合程度有怎样的变化 观察手提电脑两个面所组成的图形。

二探索新知 1.二面角的定义 思考 1.该如何定义二面角呢 2.在平面几何中“角”是怎样定义的 通过类比,同学们能给出二面角的概念吗 画一画请同学们把自己的课本打开一定的角度,并改变放法,作出它们的直观图。

归纳出两种画法平卧式 和 直立式 2.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义 动一动,看一看请同学们将书本打开、合上,注意观察这一过程中两个面的相对位置 发现各二面角的“相交程度”,即大小不一样 想一想该怎样度量二面角的大小呢 探索一 类比启发 如何去度量空间角的大小呢例如异面直线所成角。请看演示,将空间角化为平面角. 设问二面角的大小也可以用平面角来度量吗 提出猜想二面角的大小也可通过平面角来定义。

讨论这个平面角的顶点及两边如何确定呢 探索二 角的顶点是棱上一定点,角的两边分别在两个面内运动,这些角中哪个角能反映二面角的大小呢 探索实验 学生两人一组利用课本和两根铅笔作为二面角及角的模型。在半平面内任意转动铅笔 OA,OB,观察∠AOB的大小什么情况下能反映二面角的大小. 探索发现顶点在棱上,两条边分别在两个面内且都与棱垂直的角能度量二面角的大小. 探索三 角的两边分别在两个面内且都与棱垂直,角的顶点在棱上移动,这些角的大小有怎样的关系 探索发现 这样的角的大小不会随顶点的移动而变化,是唯一确定的. 设问理论依据是什么(等角定理) 给出“二面角”平面角的定义 以二面角的棱上任意一点为端点,在两个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

三例题探究 例题立体图形VABC的四个面是全等的正三角形,画出二面角VABC的平面角. 变式题1在V-ABC中,若 VAVBABBCAC1, 求VC长的取值范围。

变式题2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画出二面角 A1-BD-C的平面角. 四反馈练习 1、你知道木工在测量工件的两个面所成角时,活动角尺是怎样放的吗 2.教室相临两面墙及地面可以构成几个二面角分别说出这些二面角度数 3.如图所示α、β、γ为平面, α∩β=l,α∩γ=a,β∩γ=b,l⊥γ . 指出图中哪一个角是二面角 αlβ的平面角,并说明理由. β α a b γ l 五拓展思考 1、总结反思 我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 我掌握了哪些学习数学的方法 我还有哪些问题是感到困惑的 2、课后作业 必做题(1) P38 练习第2、3题 (2)如图,将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ABC沿BC边上的高AD折成一个直二面角,求B、C两点的距离. B D C A 选做题 拓展思考题如图, PO⊥β,OA⊥AB,∠PAOθ,∠PBOθ1, ∠PBAθ2,θ与θ1 ,θ2之间有怎样关系 A P O B θ1 θ2 θ α β 六、教学评价 1. 许多人把着眼点放在讲好一堂课,如何把知识点讲明白了上。而根据“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育理念,我把上课的着眼点放在如何引导学生探究知识,获得知识上。所以本节课的教学我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线,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2.整节课是一个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实践体验和共同提高的动态过程。并贯彻成功教学、愉快教学的理念,把握评价的时机和适度,实现评价的主体和形式的多样化,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状态。

4 用心 爱心 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