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学管理初探.docx

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学管理初探 摘要职业道德是根据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和根本任务而设置的一门公共课程。如何增强课程的教学效果,从而达到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教育的目的,是每个任课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通过总结笔者职业道德课程教学管理的做法,借以抛砖引玉。

关键词高职学生 职业道德 教学管理 随着2014年6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以下简称决定),教育部等六部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等文件的出台,我国职业教育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新的职业教育体系和人才基本定位,高等职业学院发展又面临着一次新的机遇与挑战。决定中关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内容中提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科学合理设置课程,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这一表述更加突出了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教育在职业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因此,笔者在职业道德课程教学中,尝试了以绩效管理、学习任务驱动为主,多种方式结合的教学组织管理方式,力求在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方面取得一些突破。

1.团队建设的理念贯穿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的职业角色意识 为了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和体验现代企业对员工的要求,笔者在职业道德教学的全过程中,借鉴企业团队建设的做法,将学生按5-9人一个团队的标准进行分组,每次课都设一个轮值队长,确保每个学生都有一次当队长的机会。

在分组的过程中采用了非自由组合的分组方式,意在融入学生主动适应职场环境意识教育,同时也在于激发学生在面对不利条件情况下敢于担当和勇于拼搏的精神;
组长采取轮流担任方法,帮助学生发现个人个性化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角色认识,了解不同职业角色的责任和要求,并培养学生责任担当意识,从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达到“爱岗敬业”这一职业道德规范的行为训练目标。

2.绩效管理的教学管理方式贯穿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团队意识 员工绩效管理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企业人力资本的重要方法。

笔者曾经在指导汽车专业学生实习的过程中,对海南汽车企业用人要求做过调查,70的企业将团队精神放在了前三位。这使得笔者在职业道德课的讲授过程中思考学生成绩的考核是否也可以成为教学能力目标实现的方式之一因此,笔者借鉴员工绩效管理的做法,将每个学生的成绩分成两个部分一是个人成绩,二是团队成绩。学生总成绩构成为个人总成绩平时成绩(个人随堂成绩团队随堂成绩)30实验成绩(个人课后作业成绩团队课后作业成绩)40个人期末成绩30。其中,个人成绩为个人作为轮值组长组织团队完成任务的职业核心能力的评价,团队成绩则是对团队学习任务完成效果的评价;
成绩考核将个人成绩与团队成绩捆绑综合计算,强调了学生个人与团队的关系,模拟创设了职业团队的情境,使学生更加能深刻地体验到在从事职业的过程中将面临的上下级、同级合作及与竞争对手各种关系,引导学生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找到处理这些关系的方式和方法。

在教学管理过程中,笔者每两次课公布一次个人成绩积分情况,动态展示学生的“绩效”,并加以引导分析,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团队成员与团队之间的关系,在清晰地掌握自己的“绩效”变化的基础上思考和总结影响个人“绩效”的因素和改进的方向,从而从今加强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训练。

3.结合专业的教学内容设计贯穿全过程,使课程内容更加紧靠企业用人需求 笔者以教材为主要依据,根据事先多渠道掌握到的学生的就业意向,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注意加入相关行业和企业的信息,使教学内容的理论性得到了丰富有力的支撑。

比如在给汽车营销专业的学生讲授“爱岗敬业”这一道德规范时,先行安排学生分组进行限时限地点的车辆停放情况调查,做出一份关于某区域范围内人群的汽车消费倾向分析报告。随后由组长从调查分工安排、调查方式方法、调查结果及调查结果分析进行总结介绍。笔者在过程中针对各组的介绍情况对学生进行随机提问,要求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对比,并分析阐述造成结果差异的因素。限时完成工作的要求,提高了学生对提升职业效率的认识,重视团队分工的合理性和调查手段的多样结合,激发了学生创新意识,培养了创新能力;
突击随机的提问方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关注,对调查工作的分享,有助于该专业的学生巩固市场营销中市场调研的知识点,而对造成结果差异因素的分析又可以引导学生加深对“爱岗敬业”中“乐业、精业、勤业”的认识和理解结合专业的任务内容设计,让学生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也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学生对基础教育知识对专业学习影响力的认同,从而避免学而不用,知而不行。

又如安排的一份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访谈身边2-5名亲友,了解他们认为与汽车相关的职业有哪些同时到1-2个与汽车相关的企业实地了解该企业的岗位设置、岗位平均薪酬水平,要求思考自己能够胜任的岗位名称、理想的岗位以及理想的薪资与了解到的实际情况之间的差异,草拟一份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通过课后作业的点评,帮助学生主动了解专业相关职业的情况,了解企业用人要求,有助于尽快明确个人的职业目标,做好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专业内容与就业指导相结合,提升了职业道德课程的教学效果。

4.任务驱动的互动教学贯穿全过程,充分突出学生作为主体的重要性 职业道德课程的内容中,很多话题是学生都耳熟能详的。如何避免学生对道德原理学而不信,知而不行,对任课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

笔者在讲授“职业及职业素质”时,先行让小组在课堂上进行小组成员勤工俭学经历及体会的分享,再由轮值小组长进行讨论小结。在小结中,引导学生结合个人经历,总结和提炼不同用人单位在用人时的条件和要求,使学生更加直观深刻地体会职业的意义以及提升个人职业素质的重要性。

又如“道德及职业道德”的讲授是以开展辩论赛和赛后总结的方式进行的。首先提前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课下讨论“企业用人以德为先还是以才为先”;
其次通过抽签的方式,决定各场辩论赛的甲乙双方和裁判组;
接着按照辩论赛的规程要求自行分工同时进行辩论赛。期间,笔者则多次行走于几个赛场间,随时掌握相关动态。赛后,由各裁判组组长上台公布各场比赛结果和最佳辩手,指出各场比赛甲乙双方的优缺点,给出评判胜负的标准,同时回答参赛组的质疑。随后,笔者就参赛组选手表现、裁判组的组织和表现整个过程,从职业核心能力的角度进行点评,最后再结合辩题的意义,从选手们的辩论支撑内容出发,引导学生就“道德及职业道德”的基本知识点进行深入理解,在充分尊重学生个体意见的同时达到了多项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反馈,这样的学习模式紧张有趣,也对知识点印象深刻。

5.行为实践训练贯穿全过程。更加强调职业素养的过程培养 职业素养的培养不仅仅是宣传、理论讲授就可以足够的,这只是解决了认识和意识的问题,关键在于“知行合一”,行为习惯是需要实践训练出来的。

在职业道德课程中的讲授过程中,笔者要求每组组长必须上台阐述和展示小组任务完成结果,在个人成绩的分值中也设置了“职业礼仪”、“内容表达”、课后作业提交“信函礼仪”等项目内容,通过经常性的反馈和每次课小结点评,给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点的温习和运用,从而达到行为实践和训练的目标。

笔者在讲授“职业道德规范”时进行了知识点的综合实践,即要求学生将“文明礼貌、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勤劳节俭、遵纪守法、团结互助、开拓创新、服务群众、奉献社会”这10点内容与宿舍“5s管理”活动结合起来,强调找出并绘制相关内容和环节的关系图谱,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相关内容的考核标准制定并开展了相应的实践课程。

6.管理思维指导贯穿全过程。突显高职学生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职业道德作为一门职业教育的公共基础课,在中职阶段和高职阶段都有开设。职业教育作为以培养高级能技术人才为目标的应用型、技能型和实用型教育,有一定的层次结构,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不同阶段,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有着不同的定位。中职教育的人才培养对象主要是没有进入普通高中学习的初中毕业生,其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某行业或某岗位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
而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则是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理论知识和岗位实践能力兼具,能够胜任一线岗位要求和具有一定实践技能的复合型应用人才。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来说,虽然高职毕业生的去向也是要到生产、建设、管理、服务需要的“一线”基层工作岗位,但随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明确,高职教育要解决的是企业对高层次技能型人才的燃眉之急,即在人才培养的层次上要求要高于中职教育。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起步”和“目标”层次上。因此在职业道德的课程教学中,除了将企业基层用人基本需求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以外,笔者还导入了类似“5s现场管理法”等管理学内容,结合海南相关行业企业的用人要求,引导学生从管理者角度和被管理者的角度分析学习企业文化,从而更加深入地学习职业道德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影响。同时,笔者还会将教学过程中所用的管理模式通过任务分析的方式来指导帮助学生建立或提升管理思维,以帮助学生树立职业发展的信心,也借此帮助学生拓展个人的职业发展路径。

当下,对现代职业教育的研究正在不断深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培养相关的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方法也会不断更新,关于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新建议也会不断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