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环境卫生调研报告]

调研时间:2015年6月4日—5日

调研地点:福建省漳州市

调研主题:漳州市农村垃圾不落地的实践经验

调研方法:座谈、看资料、实地查看

调研人员:市爱卫办第一调研组

一、调研背景

2011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启动并大力实施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4年耕耘取得了明显成绩,农村“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的现象得到缓解,我市农村环境卫生初步好转。但由于资金、机制、习惯等各方面原因,我市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面临进一步优化发展的瓶颈,部分村庄工作反弹,这既与群众期待不符,也达不到党中央、国务院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乡村的要求。为此,市领导高度重视,批示我办对外地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情况进行考察,为进一步深化我市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提供借鉴。我办第一调研组在5月8日新华每日电讯副刊上了解到闽南一些农村正在推行垃圾不落地的办法,于是选择对漳州市农村环境卫生进行考察。

二、调研情况

6月4日、5日,第一调研组首先与漳州市爱卫办有关人员进行了座谈,查看了工作资料,初步了解了他们的工作情况,随后又马不停蹄,对漳州市南靖县田螺坑村、下版村、塔下村、曲江村、南欧村、下田村、上田村、璞山村、官洋村、坎下村共10个村进行了实地考察。

根据座谈、考察,我们认为漳州市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领导重视、机制健全、宣传有力、管理精细、保障到位,效果良好,基本形成了“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的良好格局,值得我们借鉴。其主要特点如下:

(一)领导重视。市、县、镇街等各级党委、政府均高度重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将其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美丽乡村、拓展创卫成果的重要抓手,强化顶层设计,凝聚各方力量,突出闽南风情,抓好建设配套,形成建管一体、群众参与的良好格局。在工作中,各级领导多次部署、研究、批示、调研、督导此项工作,形成了工作合力。

(二)机制健全。一是落实了工作人员,按比例配备足额稳定的保洁员队伍,有的村制定了保洁员工作制度,规范了上下班时间。有的村采取了外包的模式,每年招标,进行严格的检查、监督,保障了保洁水平。二是完善了工作体系,基本形成了“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垃圾日清日洁、不落地”的保洁新模式。三是严格制定并落实了“七个好”的农村环境卫生标准,即村庄规划好、建筑风貌好、环境卫生好、配套设施好、绿化美化好、自然生态好、管理机制好。四是在经济条件较好的一些村,村上开展了通过自筹资金和村民自治抓好农村环境卫生的探索,自下而上地推动此项工作,走出了一条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新路子。

(三)宣传到位。动员各村拆除垃圾台,不乱堆放垃圾,镇村干部挨家挨户向群众发放垃圾分类知识传单,约定垃圾收集的时间、路线,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交垃圾。引导村民由自发、自觉转向自治,自觉进行垃圾分类,并按时交给保洁员,成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主动参与者和维护者。建立村规民约,垃圾不落地的“美丽约定”成为村民共识。

(四)管理精细。实行分类收集处理,每家每户将垃圾分为可回收、不可回收、有毒有害和建筑垃圾四类,建筑垃圾定点填埋,可回收及有毒有害垃圾交到收购站,不可回收垃圾由保洁员上门收集。做到循环利用,村分类、收集后,镇街每天将各村日清日洁的垃圾集中压缩后,运送到县里指定的境外垃圾处理场进行焚烧处理,变废为宝。实施景观再造,将原来的垃圾台拆除后,在原址种植草皮、花木。进行村容整治,整修通村道路,拆除了村庄内旱厕、猪圈、牛棚等废弃建筑物,确保垃圾车等开到每家每户门前,并减少垃圾、病媒滋生源。

(五)保障有力。市、县、乡配套资金,各村实行“一事一议”,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制定农村垃圾治理收费标准、自筹一部分资金用于农村垃圾收集。农业、水务、建设、扶贫、环保等部门均加大对农村环境卫生工作的项目、资金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强化了资金保障。福建是侨乡,很多华人、华侨捐资资助农村发展,拓展了农村建设和环境卫生整治的资金来源。各村成立监督小组,由村干部、德高望重的老人组成,负责监督、劝告垃圾乱扔乱放行为。各级纪检监察部门全程跟踪监督垃圾专项治理资金的使用情况,确保资金用到实处。

三、意见建议

(一)强化落实。目前,我市已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建设“美丽乡村”的精神,印发了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五年工作规划。在此基础上,全市要强化工作落实,大力实施“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2020工程”,采用“城乡统筹、资源整合、精品示范、批次推进、整体提升”的方式,推动我市农村环境卫生从解决垃圾堆放的低层次整治向“规划先行、科学建设、管理严格、制度健全”的全过程、全方位管理转变,从“政府主导、群众自发”模式向“政府指导、群众自治”模式转变,从单纯抓环境卫生向突出生态环境和民俗、文化开发保护,建设美丽乡村、诗意田园转变,最终实现我市农村环境卫生质的提升。

(二)加强领导。成立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财政、发改、规划、农业、扶贫、水务、建设、环保、市容园林、林业、电力、电信、交通、文广、爱卫、统筹、审计、监察、宣传等部门为成员单位,加大资金、项目的支持力度,采取资金三级(市、县、镇)配套、村级自筹的方式,促进资源整合、协同发力,实现规划、建设、管理“一体化”推进。

(三)分步实施。统一编制全市农村规划,将所有农村划定为若干批次,按照先易后难、示范带动的方式,将一部分资金集中使用,每年集中建设一个批次的样板村,压茬实施。每个批次,按照“一年搞建设、二年强管理、三年交村上”的模式,做到建成一批、管理一批,提升一批。

(四)强化保障。一是加强清扫保洁、垃圾转运等设备的配备,加大垃圾压缩站、填埋场、处理厂的建设力度,提高运行效率,加强垃圾分类和循环利用。二是强化保洁队伍建设。稳步提高农村保洁员待遇,建立完善对农村保洁员聘用、管理、检查、考核、辞退等制度,保持保洁员队伍的稳定,不断提高保洁效果。三是鼓励有志于帮扶家乡的企业家、离退休职工等社会各界人士投身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拓展该项工作的资金来源和智力储备。

(五)创新管理。试点垃圾不落地、定时收集、日清日结的管理模式,将该模式向全市推广。有条件的地区要大胆探索公司化运作、服务外包等形式,提高保洁水平。试点推行农村门前“三包”、评选卫生示范户、村级考核农村环境卫生“一票否决”等方式,强化激励和考核。加大宣传教育,充分利用村两委、妇联及家族、老人等农村道德领袖的作用,引导村民主动投身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使他们成为真正的主力军。

(六)严格监管。各级纪检监察部门、审计部门加大对农村环境卫生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管、审计,确保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