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湖滨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含解析)

福建省厦门市湖滨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化学试卷 常见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Na23 Cl35.5 Fe56 Cu64 Zn65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铝及其合金是使用广泛的金属材料,通常用电解氯化铝的方法制备铝 B. 为测定熔融氢氧化钠的导电性,常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石英坩埚中加热熔化 C. 采取“静电除尘”“燃煤固硫”“汽车尾气催化净化”等方法,可提高空气质量 D. 氰化物泄漏时,可直接将其冲入下水道,让其自然消解 【答案】C 【详解】A、氯化铝为共价化合物,熔融状态下不导电,工业上常电解熔融氧化铝冶炼金属铝,故A错误;

B、石英为SiO2,能与NaOH发生反应,因此熔化NaOH固体时,不能用石英坩埚,故B错误;

C、静电除尘烟尘为胶体,利用电泳,达到除尘的目的;
燃煤固硫燃煤中加入CaO或石灰石,与生成的SO2反应,转化成CaSO4,达到除去硫的目的;
汽车尾气催化净化将氮的氧化物转化成N2;
故C正确;

D、氰化物有剧毒,不能直接排放到自然界中,故D错误。

2.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14 g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2NA B. 1 mol N2与4 mol H2反应生成的NH3分子数为2NA C. 1 mol Fe溶于过量硝酸,电子转移数为2NA D. 标准状况下,2.24 L CCl4含有的共价键数为0.4NA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A.14g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含CH2物质的量1mol,含氢原子数为2NA,故A正确;
B.1mol N2与4mol H2反应生成的NH3,反应为可逆反应1mol氮气不能全部反应生成氨气,生成氨气分子数小于2NA,故B错误;
C.1mol Fe溶于过量硝酸生成硝酸铁,电子转移为3mol,电子转移数为3NA,故C错误;
D.标准状况下,四氯化碳不是气体,2.24L CCl4含物质的量不是0.1mol,故D错误;
故选A。

【考点定位】考查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分析应用,涉及物质组成、氧化还原反应、可逆反应、气体摩尔体积等。

【名师点晴】本类题的解题策略(1)掌握基本概念,找出各化学量之间的关系;
(2)加强与原子结构、元素化合物性质、有机物结构性质等相关知识的横向联系;
(3)找出解题的突破口,在常规解法和计算技巧中灵活选用。顺利解答该类题目的关键是一方面要仔细审题,注意关键字词,熟悉常见的“陷阱”;
另一方面是要把各种量转化为物质的量,以此为中心进行计算。

3.关于一些重要的化学概念有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①FeOH3胶体和CuSO4溶液都是混合物 ②BaSO4是一种难溶于水的强电解质 ③冰醋酸、纯碱、小苏打分别属于酸、碱、盐 ④煤的干馏、煤的汽化和液化都属于化学变化 ⑤置换反应都属于离子反应 A. ①②⑤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③④⑤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①胶体和溶液都是混合物,正确;
②硫酸钡虽然难溶但是是强电解质,正确;
③纯碱、小苏打都是盐类,错误;
④煤的干馏、煤的汽化和液化都属于化学变化,正确;
⑤置换反应不一定是离子反应,如铝热反应是置换反应但不是离子反应,错误,答案选B。

考点考查物质的分类、反应类型的分类、化学变化的判断 4.下列应用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铝热法冶炼难熔金属 B. FeCl3溶液可用于铜质印刷线路板制作 C. Na2O2用作呼吸面具的供氧剂 D. 实验室用NH4Cl和CaOH2制备NH3 【答案】D 【详解】A、利用Al的强还原性,与某些难熔金属氧化物发生反应,该反应为置换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

B、利用Fe3+的强氧化性,发生2Fe3++Cu2Fe2++Cu2+,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

C、发生2Na2O2+2H2O4NaOH+O2↑,2Na2O2+2CO22Na2CO3+O2,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

D、发生2NH4Cl+CaOH2CaCl2+2NH3↑+2H2O,不存在化合价的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符合题意。

5.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S2-、Na、ClO-、OH- B. Na、HCO3-、Cl-、H C. Na、Al3、Cl-、SO42- D. H、Fe2、NO3-、SO42- 【答案】C 【详解】A.次氯酸根离子能氧化硫离子,故不能大量共存,故错误;
B. HCO3-和H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错误;
C. Na、Al3、Cl-、SO42-四种离子不反应,能共存,故正确;
D. Fe2和NO3-、H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错误。故选C。

【点睛】分析离子共存问题是注意有复分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掌握常见的具有氧化性的离子,如次氯酸根离子和铁离子和酸性条件下的硝酸根离子等。掌握酸式酸根离子与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都反应。

6.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向硫酸氢钠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至刚好为中性H SO42- Ba2OH- BaSO4↓ H2O B. 饱和FeCl3滴入沸水中加热煮沸制备胶体Fe33H2OFeOH3胶体 3H C. 在强碱溶液中次氯酸钠与FeOH3反应生成Na2FeO43ClO-2FeOH32FeO42-3Cl-H2O4H D. 向含有0.4mol FeBr2的溶液中通入0.4molCl2充分反应4Fe22Br-3C124Fe36C1- Br2 【答案】B 【解析】A.向硫酸氢钠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至刚好为中性的离子反应为2HSO42-Ba22OH-═ BaSO4↓2H2O,故A错误;
B.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废水中制取FeOH3胶体,离子方程式Fe33H2OFeOH3胶体3H,故B正确;
C.在强碱溶液中次氯酸钠与FeOH3反应生成Na2FeO4,碱性溶液中不会生成氢离子,正确的离子反应为4OH-3ClO- 2FeOH3═2FeO42-3Cl-5H2O,故C错误;
D.含有0.4molFeBr2的溶液中含有0.4mol亚铁离子、0.8mol溴离子,0.4mol亚铁离子完全反应消耗0.2mol氯气,剩余的0.2mol氯气能够氧化0.4mol溴离子,则参加反应的亚铁离子与溴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2Br-2Cl2═2Fe34Cl-Br2,故D错误;
故选B。

7. 下列是部分矿物资源的利用及产品流程,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粗铜电解精炼时,粗铜作阳极 B. 生产铝、铜、高纯硅及玻璃过程中都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C. 黄铜矿冶铜时,副产物SO2可用于生产硫酸,FeO可用作冶铁的原料 D. 粗硅制高纯硅时,提纯四氯化硅可用多次分馏的方法 【答案】B 【解析】粗铜精炼时,粗铜作阳极,精铜作阴极,A对;制玻璃发生的反应CaCO3SiO2CaSiO3CO2↑,Na2CO3SiO2Na2SiO3CO2↑,都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错;SO2用于生产硫酸,FeO用作冶铁原料属于副产物的充分利用,C对;多次分馏提纯可使SiCl4与粗硅中的杂质分离彻底,保证制得高纯度的硅,D对。

8.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将SO2通入硝酸钡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SO2与可溶性钡盐均生成白色沉淀 B 向Zn与稀硫酸反应的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 产生气体的速率加快 硫酸铜作该反应的催化剂 C 用铂丝蘸取少量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 火焰呈黄色 该溶液一定是钠盐溶液 D 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某溶液 有白烟产生 该溶液可能是浓盐酸 【答案】D 【详解】A.二氧化硫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是因为4价硫被硝酸氧化生成硫酸根离子但是二氧化硫与氯化钡等不反应,故错误;
B.锌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锌,铜和锌和硫酸形成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但硫酸铜不是催化剂,故错误;
C.焰色反应时火焰为黄色,只能说明物质中含有钠元素,但不能确定是否为钠盐,故错误;
D.浓盐酸有挥发性和浓氨水挥发出的氨气反应生成氯化铵,出现白烟,故正确。故选D。

【点睛】焰色反应为元素的性质,只能说明含有该元素,但不能确定其具体的化学成分。

9. 不能作为判断硫、氯两种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是 A. 单质氧化性的强弱 B. 单质沸点的高低 C. 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 D.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的强弱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获得电子的能力就越强,因此单质氧化性就越强。故可以通过比较单质氧化性的强弱,判断元素的非金属性的强弱,正确。B.S单质、Cl2都是分子晶体,分子之间通过分子间作用力结合,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熔沸点就越高,这与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无关,错误。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与氢气化合形成氢化物就越容易,形成的氢化物的稳定性就越强。因此可以比较元素的非金属性的强弱,正确。D.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就越强,因此可以通过比较硫、氯两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的强弱比较元素的非金属性的强弱,正确。

考点考查比较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的正误的知识。

10.下列除杂方案不正确的是 选项 被提纯的物质 [括号内的物质是杂质] 除杂试剂 除杂方法 A COg [CO2g] NaOH溶液、 浓H2SO4 洗气 B NH4Claq [Fe3+aq] NaOH溶液 过滤 C Cl2g [HClg] 饱和食盐水、浓H2SO4 洗气 D Na2CO3s [NaHCO3s] 加热 【答案】B 【详解】A、CO不能与NaOH发生反应,CO2属于酸性氧化物,通过NaOH、H2SO4,能够得到纯净物CO,能够达到实验目的,选项A设计合理;

B、加入NaOH,引入Na+新的杂质,不能达到实验目的,选项B设计不合理;

C、HCl易溶于水,通过饱和食盐水能够吸收HCl,减少Cl2的溶解,再通过浓硫酸,进行干燥,能够达到实验目的,选项C设计合理;

D、NaHCO3受热易分解,发生2NaHCO3Na2CO3+CO2↑+H2O,Na2CO3比NaHCO3稳定,能够达到实验目的,D选项设计合理。

11.A、B、C、D、E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A的原子序数是B和D原子序数之和的1/4,C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一种中强碱,甲和丙是D元素的两种常见氧化物,乙和丁是B元素的两种常见同素异形体,0.005mol/L戊溶液的pH2,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省略,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C、D两元素形成化合物属共价化合物 B. C. D的简单离子均能促进水的电离 C. A、D分别与B元素形成的化合物都是大气污染物 D. E的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大于D的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 【答案】B 【解析】根据甲乙→丙丁,而乙、丁是B常见的同素异形体,即乙、丁是单质,而甲、丙是氧化物,甲、丙中一定含有氧元素,所以乙、丁是O3、O2,B是O元素;
氧化物O2→氧化物,中学中常见的有CO、NO、SO2,而C、N的原子序数小于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