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市第四中学高三数学七月第二周周考试题理

湖北省襄阳市第四中学2017届高三数学七月第二周周考试题理 湖北省襄阳市襄阳四中2017届高三七月第二周周考数学(理科)试题(7.20) 时间120分钟 分值150分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已知集合,集合,则( ) A. B. C. D. 2.复数z为纯虚数,若(为虚数单位),则实数的值为( ) A.﹣3 B.3 C.﹣ D. 3.下列函数中,既是偶函数,又在(0,)上是单调减函数的是( ) A. B. C. D. 4.已知甲、乙两组数据如茎叶图所示,若它们的中位数相同,平均数也相同,则图中的m,n的比值=( ) A.1 B. C. D. 5.给出下列命题,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①存在,使得成立; ②对于任意的三个平面向量、、,总有成立; ③相关系数 ,值越大,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程度越高. A.0 B.1 C.2 D.3 6.由曲线,直线及轴所围成的封闭图形的面积为( ) A. B. C.4 D.6 7.某四面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四面体的所有棱中最长的是( ) A. B. C. D.5 8.某程序框图如图所示,该程序运行后输出的的值是( ) A. B. C. D. 9.将函数f(x)=3sin(4x+)图象上所有点的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2倍,再向右平移个单位长度,得到函数y=g(x)的图象.则y=g(x)图象的一条对称轴是( ) A.x= B.x= C.x= D.x= 10.过双曲线的右顶点作斜率为的直线,该直线与双曲线的两条渐近线的交点分别为,若三点的横坐标成等比数列,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 A. B. C. D. 11.已知变量x,y满足约束条件,则目标函数z=3x-y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 12.已知函数,若函数有且只有两个零点,则k的取值范围为( ) A. B. C. D.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题5分,满分20分) 13.设,若,则 . 14.在直径AB=2的圆上有长度为1的动弦CD,则的最大值是 . 15.已知直三棱柱的6个顶点都在球的球面上,若,, ,则球的表面积为________. 16._________. 三、解答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共70分. 17.(本题12分)已知各项均为正数的数列的前项和为,满足(其中为常数). (1)若,,数列是等差数列,求的值;

(2)若数列是等比数列,求证. 18.(本题12分)某单位员工人参加“学雷锋”志愿活动,按年龄分组第组,第组,第组,第组,第组,得到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 (1)下表是年龄的频率分布表,求正整数的值;

区间 人数 (2)现在要从年龄较小的第组中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人,年龄在第组抽取的员工的人数分别是多少 (3) 在(2) 的前提下,从这人中随机抽取人参加社区宣传交流活动,求至少有人年龄在第组的概率. 19.(本题12分)如图,在梯形中,∥,,,平面平面,四边形是矩形,,点在线段上. (Ⅰ)求证平面;

(Ⅱ)当为何值时,∥平面证明你的结论;

(Ⅲ)求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余弦值. 20.(本题12分)已知椭圆的离心率为,且a22b. (1)求椭圆的方程;

(2)直线lx﹣ym0与椭圆交于A,B两点,是否存在实数m,使线段AB的中点在圆x2y25上,若存在,求出m的值;
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21.(本题12分)函数其图像与轴交于两点,且. (1)求的取值范围;

(2)证明;
(为的导函数;
) (3)设点C在函数图像上,且△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记求的值. 请考生在第22、23、24三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记分.答题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的题号涂黑. 22.(本题10分)选修41 几何证明选讲 如图,是圆外一点,是圆的切线,为切点,割线与圆交于,,, 为中点,的延长线交圆于点,证明 (Ⅰ);

(Ⅱ). 23.(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一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已知在直角坐标系x0y中,曲线(为参数),在以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为极点,x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取相同单位长度的极坐标系中,曲线. (1)求曲线的普通方程和曲线的直角坐标方程;

(2)曲线上恰好存在三个不同的点到曲线的距离相等,分别求这三个点的极坐标. 24.(本题10分)选修45 不等式选讲 已知,且. (Ⅰ)求证 (Ⅱ)若不等式对一切实数恒成立,求的取值范围.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试题分析;
,因此,,,,故选D. 考点集合包含关系 【名师点睛】本题重点考查集合间关系,容易出错的地方是审错题意,由求函数值域,易忽视小于零的情况,导致错求集合M.属于基本题,难点系数较小.一要注意培养良好的答题习惯,避免出现粗心错误,二是明确集合题要关注区间端点开与闭,强化对集合关系正确的理解. 2.D 【解析】 试题分析设复数,,化为,即,, 故选D. 3.A 【解析】 试题分析B,C是非奇非偶函数,D不是恒单调递减,故选A. 考点函数单调性与奇偶性. 4.D 【解析】 试题分析由茎叶图可知乙的中位数是,甲、乙两组数据中位数相同所以,所以甲的平均数为,甲、乙两组数据平均数也相同,所以解得,所以= 考点由茎叶图求中位数及平均数. 5.B 【解析】 试题分析因为,,故①为假命题,对于②向量的数量积不满足结合律,故为假命题,③由相关性判断方法可知,为真命题,综上可知,真命题的个数为,故选B. 考点命题真假判断. 6.A 【解析】 试题分析由解得,故面积为. 考点定积分. 7.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只要画出原几何体,理清位置及数量关系,由勾股定理可得答案. 解由三视图可知原几何体为三棱锥, 其中底面△ABC为俯视图中的直角三角形,∠BAC为直角, 其中AC3,AB4,BC5,PB⊥底面ABC,且PB4, 由以上条件可知,∠PBC为直角,最长的棱为PC, 在直角三角形PBC中,由勾股定理得,, 故选B 考点由三视图求面积、体积. 8.A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流程图所示的顺序,程序的运行过程中各变量值变化如下表 是否继续循环 S K 循环前/0 0 第一圈 是 1 1 第二圈 是 3 2 第三圈 是 11 3 第四圈 是 2059 4 第五圈 否 ∴最终输出结果k4,故答案为A. 考点程序框图. 9.C 【解析】 试题分析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两倍,得到,再向右移动得到,注意到,故对称轴为. 考点三角函数图象变换. 10.C 【解析】由题意,.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 由,解得;
由,解得. 由题意,即,整理得. 所以,故.故选C.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双曲线的性质以及直线方程、等比数列等基础知识,考查基本的运算能力等. 11.A 【解析】 试题分析线性约束条件对应的可行域为直线围成的区域,顶点为,目标函数z=3x-y在点处取得最小值,在点处取得最大值6 考点线性规划问题 12.C 【解析】 试题分析,画出函数图象如下图所示.令,这是双曲线的一支,其渐近线方程为.由图象可知,渐近线与图象只有一个交点.令,故函数在处的切线方程为.从而的的取值范围是. 考点1.函数导数;
2.零点问题. 【思路点晴】零点问题一种解法是变为两个函数图象的交点,如本题中的的零点问题,转化为左右两边函数图象有两个交点.我们只需要画出函数图象,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在函数的第一段中,,由此可知该图象为双曲线的一支,其渐近线方程为.另一段求取其过的切线方程,的范围就在这两条直接的斜率之间. 13.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可知,,所以. 考点定积分,二项展开式. 14. 【解析】 试题分析以的中点为原点,所在的直线为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 连结和,则,设(),则,,,,所以,,所以 ,因为,所以,所以当,即时,,所以答案应填. 考点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2、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3、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
4、辅助角公式;
5、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15. 【解析】 试题分析由下图可知,球心在的位置,球的半径为,故表面积为. 考点球的内接几何体. 【思路点晴】设几何体底面外接圆半径为,常见的图形有正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矩形,它们的外心可用其几何性质求;
而其它不规则图形的外心,可利用正弦定理来求.若长方体长宽高分别为则其体对角线长为;
长方体的外接球球心是其体对角线中点.直棱柱;
有一条棱垂直于一个面的棱锥,设高为其外接球半径公式秒杀公式. 16.或 【解析】 试题分析据正弦定理可求出角B的正弦值,进而得到其角度值. ,根据正弦定理可得或. 考点正弦定理. 17.(1);
(2)证明见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1)已知条件是,这种问题一般都是再写一次即,两式相减变形后可得,注意这里有,但由于数列是等差数列,因此也有,代入已知可求得;
(2)与(1)相同方法得,由数列是等比数列,可设,代入化简得,下面对此式分析,首先,,不是常数列,这样此式对恒成立,必有,恒等式变为,不能得出什么有用结论,回到已知条件,已知变为,此式中,,那么只能有,命题得证. 试题解析(1)由题意知,, , 两式相减,得, 整理,得, ,, 数列是等差数列,, 由得,, ,;

(2)由得, 两式相减,得, 设等比数列的公比为,, ,由已知,可知, ,不是常数列,;

,而且,, . 考点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定义. 18.(1),(2)人,人,人. (3) 【解析】 试题分析(1)由频数等于总数乘以频率,而频率等于纵坐标乘以组距,因此,(2)由分层抽样知,按比例抽取第,2组的人数为 ,第组的人数为 (3) 从这人中随机抽取人共有15种方法,其中年龄没人在第组的有1种方法,所以至少有人年龄在第组有14种方法,从而所求概率为 试题解析解(1)由题设可知,,. (2)因为第组共有人,利用分层抽样在名员工中抽取名员工,每组抽取人数分别为第组的人数为,第组的人数为, 第组的人数为. 所以第组分别抽取人,人,人. (3) 设第组的位员工为,第组的位员工为,第组的位员工为,则从六位员工为员工中的两位员工有 共种可能. 其中人年龄都不在第组的有,共种可能. 所以至少有人年龄在第组的概率为. 考点分层抽样,古典概型概率 【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