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20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三明一中2020学年第二学期开学考 高二政治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总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浙江嘉兴南湖岸边的“红船”,真实地再现了中共一大南湖会议的历史场景,已经成为人民群众心目中的革命圣物,更被公认为“党的摇篮”,向人们诉说着建党伟业的“红船精神”。材料表明 ①文化与经济能相互交融 ②文化自身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④中华民族精神具有时代性[来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在传承乡村文明、乡土文化上下功夫,留住乡韵、记住乡愁。乡韵乡愁是割不断的情感纽带,是抹不去的成长记忆。下列古语与材料反映的文化生活道理一致的是 A.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B.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 C.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D.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3.“公期”是海南的传统民俗节目。以前每逢“公期”,人们都要拜祭“公祖”,举行“过火山”、“上刀梯”、“贯铁杖”等仪式。今天,人们移风易俗,利用这一民俗节日“赛红歌”、“赛书法”、“赛技能”,建设和谐文化,倡导文明新风。这表明民俗节日 ①体现了民族心理和情感,富有民族文化韵味 ②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相对稳定性 ③集中展示了本区域文化,是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④是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动力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福建晋江地区繁衍兴盛并广泛流传于闽南、台湾及东南亚一带的南派掌中木偶戏,俗称南派布袋戏,传承至今已有四五百年的历史。该剧种受傀儡戏、梨园戏、南音等的滋养,“唱南曲,依傀儡调,做梨园科”在木偶剧中独树一帜。从南派布袋戏的发展中可看出 ①中华文化因其包容性而源远流长②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的精神纽带 ③地理环境的差异决定文化区域性④文化创新离不开吸收借鉴和融合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5.诗人余光中在听听那冷雨中说“杏花,春雨,江南。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就在那里面。而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磁石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这说明 ①汉字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具有深刻影响 ②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③汉字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达,是一脉相传的历史见证 ④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记载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④ 6.我国历史悠久,有许多文化底蕴深厚的古镇。如全国最大的乡村图书馆云南和顺;
人与自然完美结合的典范安徽西递宏村;
清水穿城过,人家尽枕河浙江乌镇。这一座座古镇荟萃成一部丰富多彩的中华人文百科全书。上述材料主要显示了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古镇能够展现文化多样 ③文化的个性寓于文化共性之中 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先进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央视综艺节目国家宝藏让明星担纲“国宝守护人”,以小剧场形式讲述文物的前世今生,有着向国宝鞠躬、向匠人礼敬的谦卑姿态,有着贯通古今、求索国魂的虔敬气场,让博物馆里的文物真正“活”起来。该节目成功的原因在于 ①实现了文化内容与形式的创新,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 ②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因时而变,不断赋予时代新内涵 ③发展文化事业,满足人们的基本文化需求 ④展示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厚重的文化底蕴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8.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上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下列古诗句中体现中华民族精神核心的是 ①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②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③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④垂头自惜千金骨,伏枥仍存万里心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9.静止的时候,凝固着威严和庄重;
走动的时候,流露出飘逸和洒脱。作为汉民族传统服饰,汉服交领右衽、系带宽袖,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饰,从黄帝到明末清初,一直保持着相对一致的风格和形制,被誉为“穿在身上的诗书礼乐”。透过汉服文化可以感悟到 ①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 ②一个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 ③文化对人们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的影响 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 A. 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10.尼克松在1999不战而胜一书中曾说,应该制订一个在铁幕里面同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和平竞赛的战略”,开展“意识形态竞争”,打“攻心战”,扩散“自由和民主价值观”,打开社会主义国家的“和平变革之门”。这主要警示我们 ①要铸牢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②要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 ③要抵制西方文化中的腐朽、落后思想④要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A. 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11.杜甫是“大地的诗人”,他如此真切、如此深情地注视着吾土吾民。他对公正的关切,对天下苍生的关怀,源于他最深刻的生命体验。杜甫活着,他依然行走于大地.这表明 A.以人为本,维护人民利益始终是中华文化的价值追求 B.立足实践,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才能获得艺术的永恒 C.中华文化的感召力源于中华民族仁爱、中和的善良本性 D.中华传统美德以其先进性推动中华文化从历史走向未来 12.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中国农民丰收节”携手中秋节,哈尼小镇美不胜收。哈尼古调、千层梯田、万顷稻浪,这就是一部朴素而深厚的农耕文明史。今天以节为媒,让“她”活起来,既承载着亿万农民的殷切期盼,也翻开了乡村振兴的时代新篇。以节日激活农耕文明是为了 ①实现农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②拓展农耕文化传承的途径 ③释放情感,营造重农强农的氛围 ④承袭传统,保护中华文明的根脉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13.泉州市某废旧厂房在改造过程中,依托厂区中央面积约1000㎡的大埕,结合闽南的“埕”文化(“埕”即闽南古厝聚落特有的一种公共场地),建成集民宿、咖啡屋、酒吧、原创市集等业态为一体的泛文艺聚集地“小西埕”,在国庆节期间吸引了大量游客。该案例的成功经验在于 ①融传统与现代为一体,铸造中华文化新辉煌 ②突出地域文化特色,促进经济文化融合发展 ③凸显鲜明民族色彩,展现中华文化海纳百川的气派 ④创造性转化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14.网络直播给人们提供了一个自我表达及互动的平台,在诸多领域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同时,网络直播也泥沙俱下、乱象丛生,如拜金媚俗、暴力猎奇、炒作负面舆情等。对此,身处互联网时代的我们应该 ①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对待多元多样的社会意识形态 ②培育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道德责任,传递社会正能量 ③坚定理想信念,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④知行合一,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②④ 15.语言是人类文明世代相传的载体,“十里不同音、五里不同调”,讲述着一方水土一段历史。当前,全球至少40的语言濒危。2020年9月,首届世界语言资源保护大会在长沙召开,就“语言多样性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作用”达成了一系列国际共识。保护语言多样性有助于 ①讲好中国故事,引领世界文化发展潮流 ②加强合作,推动多元一体的全球文化的形成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繁荣 ④传承民族文化,交流互鉴,让世界文化异彩纷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没有元宵的喧闹,没有端午的红火,清明是慎终追远的日子。它需要沉下心来,倾心领悟生命的真谛,追本溯源。中国人不是把生命看作一个孤立的个体,而是生生不息的生命链条。祭祖祭宗,感念的不只是血脉的接续,更是精神的传承。清明节所承载着的厚重的文化内涵和人文情怀 ①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是中华文化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根基 ③涌动着对祖国和民族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④蕴含着中华民族与生俱来的精神基因和价值追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7. 信息时代,人们用“大数据”来描述和定义海量数据,“大数据”理念为我们看世界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即决策行为将日益基于数据分析做出。这表明 A.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B. 世界观是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C. 方法论决定世界观 D.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18.对于水,化学家关心水的分子结构,物理学家关心水的分子热运动。而孔子在水边由眼前的水流不息想到大自然的生生不息、运动不已,感叹“逝者如斯夫”;
老子则从“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能胜”,得出柔弱刚强的一般结论。材料表明 ①具体科学揭示的是世界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 ②哲学研究具体科学的本质和普遍规律 ③哲学具有“反思”的特点 ④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9.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荣获2020年诺贝尔医学奖。屠呦呦的获奖理由是“有关疟疾新疗法的发现”。屠呦呦的研究团队经过长期的科学研究,终于发现了治疗疟疾的关键青蒿素。这从哲学的基本问题看,这主要体现了 A. 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B.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C.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D.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20. 右边漫画某公下蛋中的主人翁 ①坚持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属于唯心主义 ③认为客观世界随着主观意图而改变 ④认为物质世界是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1.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对这个“物质”的理解,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 ①物质不依赖人的意识 ②物质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 ③物质就是万事万物的总和,各种各样的具体的物质形态 ④物质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 A. ②③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22. “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诗人李贺的这首诗体现了 A. 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 B.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D. 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 23. 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发现了一种新的中微子振荡,并测量到其振荡几率。在实验中,科研人员使用了6个中微子探测器,完成了实验数据的获取、质量检查、刻度、修正和数据分析,从而首次发现了这种新的中微子振荡模式。新的中微子振荡模式的发现进一步佐证了 ①中微子具有客观实在性与可知性 ②人类可以有意识地改造客观世界 ③自然界中的新事物总是层出不穷 ④整个世界是一个统一的物质世界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24. 晋商并不依靠本地自然资源,而是依靠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