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态为核心”的科技产业园规划PPT幻灯片课件

以生态为核心 的科技产业园规划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规划分析 1 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位于广东省中南部 珠江三角洲腹地 东莞的几何中心 处于穗港经济走廊中段 南临香港 深圳 北靠广州 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规划控制面积72平方公里 其中湖面面积8平方公里 2001年11月 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002年5月 在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组织的一项全国典型高新区核心能力测评课题研究中 松山湖被评为 中国最具发展潜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004年被国家信息产业部授予 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称号2007被中国国际跨国公司研究会 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评为 跨国公司最佳投资的开发区 截至2008年底 松山湖共引进创新型科技企业290家 其中总部型研发型大中型企业86家 国家级 省级大中型研发机构32家 中小科技开发企业148家 背景与概况 2 松山湖以科技创新为园区核心功能 努力建设成为东莞的科技中心 研发中心 设计中心 为推进东莞双转型发挥更加突出的带动作用 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的发展目标为 以先进工业和高新科技产业生产及研发为主的综合性生态新城 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将发展成为东莞市未来经济发展 产业升级 结构优化的推动器 珠江三角洲及中国的生态科技新城 东莞市高新技术产业及现代制造业的中心基地 集科技与山水于一色 融科研 教育 产业 生态 文化为一体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经济 社会与资源 环境的协调发展 与同沙湖 现有城区 三位一体 构成东莞未来的中心城区 发展定位 3 珠三角东部城市群及高新技术产业分布图示 4 到深圳市区20分钟车程 到深圳皇岗口岸40分钟车程 到广州市区1小时车程 到广州新白云机场1个半小时 至广九 广深准高速 广梅汕 京九铁路枢纽站 东莞站7公里 15分钟车程 至国家一类口岸虎门港30公里 20分钟车程 东莞市内已设口岸11个 人员 货物进出关非常便利 日进出境货车为7000辆次 珠三角交通 5 在寸土寸金的珠江三角洲腹地 松山湖是沟通广州 香港及珠江口两岸深圳 珠海的交通枢纽 拥有人流物流快捷便利的突出优势 6 与东莞中心城的位置及结构关系 7 松山湖园区距东莞主城区10公里 北接莞惠公路 西接石大路 西南接107国道 莞深高速公路从园区东西方向穿过 建设中的南环高速 常虎高速公路分别从园区的北侧和南侧边缘通过 并与广深高速和莞深高速交联 这些高速公路全部建成后 东莞将成为广东省唯一一个拥有4条高速公路的城市 同时 松山湖园区通过莞深高速及外围的石大路 莞惠公路 107国道等主干道接入东莞发达的道路网 可便利快捷地到达市内各区和邻近地区以及重要港口 机场 铁路等交通枢纽 东莞高速交通 8 将与中心城区综合发展 在空间发展和功能上互补 成为东莞市主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共同增强东莞市主城区的综合功能 9 总体规划 松山湖科技产业园从自然生态保护的角度进行城市功能的布局及结构规划 充分尊重自然生态环境 注重生态安全性 为居民创造安全 舒适 卫生的生活环境 也为创造 生态型科技产业园 的规划提供了理论基础 10 总体规划 调整版 11 园区由四大用地功能区 北部区 中心区 滨湖区 东部区 组成 不同功能根据不同自然生态环境特征进行空间布局各功能区通过园区交通主干道路有机联接 构成一个有机的功能统一体 较好地体现自然生态环境和城市功能有机联系 构成功能分区明确 结构合理 环境特征鲜明的生态新城 功能与布局 12 1 北部区 高科技产业带十平方公里的北部区 分成A B C D E五个工业分区和一个城市核心区 重点引进电子信息 生物技术 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科技实力较强的世界500强企业和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前来设立地区总部 研发中心 采购中心 服务中心 全力打造东莞总部研发基地 以松山湖大道为界 北边重点发展高新科技产业 目前已聚集华为 易事特 生益等52家科技含量高 能耗低 效益好的高端产业 初步形成电子信息 生物医药 精密制造等产业集群 松山湖大道以南的区域重点引进研发中心 总部 正在建设IT研发园 创意设计园 生态文化创意谷等一批专业园 已引进产品质量检测基地 万科住宅研发基地等27家研发 总部企业 月荷湖周边区域是创意生活区 已全面启动超市 住宅 餐饮 学校 医院 邮政 体育等配套设施 功能与布局 13 北部区规划成 C D E五个工业分区和一个城市核心区 各个工业分区专门设立生活区 满足员工的基本生活需要 A区用地规模 约1 74平方公里B区用地规模 约1 32平方公里C区用地规模 约1 48平方公里D区用地规模 约2 53平方公里E区用地规模 约1 50平方公里 功能与布局 14 15 2 中心区 教育研发区是松山湖的城市核心区 集行政 商务 教育 研发 商住 旅游等多项功能 行政服务 是园区管委会及市直部门分支机构的办公场所 为企业提供一条龙的高效优质服务 研发 建成留学人员创业园 博士创业园 虚拟大学园等一批科技创新载体 聚集中小创业企业130多家 引进东莞中子科学中心 广东电子工业研究院 华南工业设计院等一批大型科研机构 教育 拥有东莞理工学院 广东医学院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 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等院校 形成了从幼儿 中小学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纵向教育 以及职业教育和学历教育并举的横向教育链 商住 拥有松湖花园 锦绣山河 万科松山湖1号 长城地产等居住配套 及酒店 银行 超市等生活配套 旅游 拥有东莞新八景之首的松湖烟雨 以及沟谷 紫薇园 中心公园等一批生态旅游景点 是市民休闲旅游的理想场所 功能与布局 16 行政办公区是松山湖的行政办事中心 总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 包括主办公区 附属办公区和展览馆 建筑构思独特 五幢贝壳似的主体建筑呈半圆形分布在松山湖北岸 向内围合成绿荫广场 正观似舟 侧看似帆的建筑外形 恰似扬帆出海的科技之舟 在松山湖畔蓄势待发 功能与布局 17 松山湖科学园是集办公 研发 设计 培训 服务于一体的核心功能区 具有技术创新与产业服务等重要功能 科学园主要吸引国内外著名企业和机构前来设立研发中心 区域总部等重要功能部门 针对东莞主要产业升级需求建设各类公共研发平台 是东莞的研发服务中心 松山湖图书馆 生产力大厦 学术交流中心 功能与布局 18 科学园位于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的中心区 占地面积3平方公里 拥有大面积的单元式开发用地 总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 容积率0 8 科学园配套设施十分完善 周边800米范围内有松山湖图书馆 松山湖学术交流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 五星级凯越酒店 银行 一站式办事服务中心等商务配套设施应有尽有 餐厅 超市 邮政 书店 旅行社生活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科学园 功能与布局 19 教育区 功能与布局 旅游度假区 20 东部区 台湾高科技园东部是松山湖重点打造的台湾高科技园 规划建设大型晶圆项目基地 先进IT制造基地和生活配套区 以承接台湾高科技产业大项目和研发龙头企业 建成一个具有浓郁台湾特色的国际一流高科技园区 滨湖区 国际总部研发区这片区域将重点引进世界500强企业 跨国公司的总部 研发中心等 成为松山湖的科技核心区 这里将适度发展生态休闲旅游 打好生态 牌 做好水 文章 彰显松山湖的生态之美 以生态之美带动园区的科技招商 聚集科技资源和人才 功能与布局 21 形态与结构 总体布局采取最有利于生态环境的内核式圈层结构 不同的功能分布在不同的圈层上 生态核心区及松山湖水体生态保护区处在内圈层 中心区 科教研发区 居住区 休闲娱乐区等生活及服务型功能区处在中圈层 而产业生产区布置在外圈层 整个园区通过自然生态系统由内向外渗透 将三个圈层有机连接在一起 突出自然生态特征 强调自然生态与城市的溶合 22 生态与绿地 规划提出生态功能区概念 将园区划分为生态核心区 生态保育区 生态保护区和生态影响区四大功能区 完整保留区内水域及其周边自然生态绿地 建立了面积达19 6km2 含水域7 63km2 的自然生态核心绿地和城市公共绿地 占园区总面积34 52 23 道路与交通 道路交通体系规划遵循 利于园区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 客货分流 人车分流体系 便捷发达的公交体系 的原则 充分体现 自由 的特点 路网结构充分考虑现状环境特征 结合地形地貌形成自由式路网体系 构成 网络自由 园区步行系统与车行系统完全分离 自成体系 结合步行系统设置自行车专用道 考虑未来发展需要 为轻轨交通预留了空间 24 开发与控制 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的开发建设 是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前提下的建设 控制 在这里显得尤为重要 开发与控制是一对矛盾 园区的开发是有约束的开发 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 规划制定了相关的控制要求和建设规则 提出 保育性开发 思想 按照园区功能布局要求及开发时序的判断 将园区划分为七大开发区域 对每一区域分析其资源特征 总体功能定位要求 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控制原则和建设容量的控制要求 25 规划评价 东莞市政府将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定位为 新城 充分体现了对社会进步尺度的预期 整体控制城市的空间尺度 保护和设计以松山湖为核心的公共空间 是城市设计的核心标准 规划中将基于生态的圈层式结构 基于使用的功能分区 基于环境的景观控制和分等级的道路交通体系进行叠加 生成了合理的有机的平面布局 这种对大尺度的复杂规划的处理手法很值得我们学习 规划关注城市空间布局的疏密开敞度 设计环湖休闲道 保证滨湖空间资源的公共开放性 同时控制了湖区空间良好的视觉开放度 生态规划得到了实际操作 而不只是宣传标语 26 完 谢谢 2009年10月26日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