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舞蹈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如何体现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

  舞蹈教学是高校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很多研究发现,中国学生在学习中往往倾向于依靠别人的帮助,而不是自己主动采取措施。许多学生从小学到大学都一直跟老师学习,习惯于靠老师单方面的讲解、传授知识,很少有机会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和积极性,这种被动消极的学习观念,势必影响学生的成长。因此,强调学生的主体性的教学方式已经形成广泛的共识。
  
  一、以学生为主体的必要性
  
  如今,很多高校都设置了舞蹈专业,招生人数还在不断地扩大,这更对学院和教师提出了更迫切的要求。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全面培养,注重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舞蹈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素质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如何更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内在素质、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一直是舞蹈教师所探索的方向。近几年来, 以学生主体性为特征的舞蹈教学模式备受人们关注,它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出发点和归宿,体现了一种崭新的教学理念。在舞蹈教学中,只有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才能使学生对学习舞蹈产生极大的热情,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最终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培养出更符合社会需要的舞蹈人才。
  
  二、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主体性
  
  (一)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以学生为本”要求教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舞蹈的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学会发现、学会探索、学会创新。教师要认识到,没有差生而只存在有差异的学生, 教师要针对学生差异进行分层教学,做到心中有数,因“人”施教。
  教师要用冷静的、实事求是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正确评价每一位学生,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在课堂上有失落感,要主动去发现学生的优点、特长、兴趣,要尽量为他们提供表现和发展的机会。最终树立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创造性学习的新观念,达到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地去参与舞蹈、体验舞蹈、感悟舞蹈。舞蹈课堂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要求教师不断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需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和创造的时间和空间。
  (二)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教学过程是师生间信息互动和情感交流的人际交往过程,教师要把主体之间的社会交往作为学生认识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为学生的主体发展提供良好的氛围和条件。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实现主体性教学和培养创新精神的前提。
  教师必须改变压制学生创造性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表达自己对舞蹈的感悟,自由地用舞蹈去展现自我,为创造性舞蹈人才的培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此,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做到遵照教材,又要做到不拘泥于教材,通过严密的课程设计,设法给学生提供一些大纲和教材所规定之外的内容,让学生们自己提出对舞蹈的一些感悟和体会,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参与舞蹈教学的积极性,从而营造出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体验到舞蹈学习中的平等、自由、尊重,得到教师与同学的激励,充分发挥舞蹈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舞蹈水平,在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感情体验。
  (三)改善教学方法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变教学方法上的“灌输式”为“启发式” “咨询式” “研讨式”;变“单向输入”为“双向交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素质。
  教师可以综合采用指导式和自主式教学方法。在指导式教法中,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探索者,双方的共同参与能够发挥两者的积极性;自主式教学方法是学生独立地解决由教师或本人提出的课题,教师在学生需要的时候提供适当帮助,学生由此获得知识技能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最根本的特征是学生的自我探索,创编活动在教学中占主导地位。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将这两种方法整合起来,形成一个连续体。
  比如,在“民间舞”的教学中,开始可以结合模仿训练的形式,让学生模仿教师示范的各民族民间舞的基本动律和口念的各民族民间舞的基本节奏。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对各民族民间舞的基本动律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同时也有益于培养学生敏锐的反应能力。最后,教师采用自主式教学方法,让学生独立地完成创编作业,将自己创作的动作运用到歌唱表演、音乐律动和舞蹈音乐游戏的创编中去。
  (四)从多个角度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对学习内容和学习形式产生浓厚兴趣时,学习的主动性才会增强。舞蹈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技能,同时也要对学生的积极性进行一定的培养,要给予充分的信任。教师要言传身教,不厌其烦地教好每一个学生,并善于挖掘教学对象的积极因素,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对不同技能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并鼓励其成功。
  教师还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们的潜能,以“热心、爱心和耐心”贯穿始终,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发自内心的热爱舞蹈这门艺术,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应始终对学生充满信心;要既能对学生训练中的正确反应及时予以积极强化,又能对错误反应不讽刺挖苦,鼓励其继续努力,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战胜自我;应经常提醒学生看到并发挥自己的长处,帮助其坚定自信心,使学生加深对舞蹈的热爱,在心理上由被动转为主动,培养学生舞者的激情,增强其学习的欲望,调动学生钻研创新的积极性。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遵循规律,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地让学生欣赏一些高等院校基训课以及一些舞蹈精品,例如古典舞蹈《旦角》《梁祝》等,及民族民间舞《蒙古人》《傣女》《飒韵》等。让学生在领略各种舞蹈的艺术魅力的同时,提高学生对舞蹈这门艺术的兴趣。
  (五)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
  舞蹈是一个创造性的活动,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必然要锻炼他们的创造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提倡学生大胆质疑,善于发现问题,培养他们敢于标新立异、敢于想象猜测、不束缚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比如在分析一个舞蹈作品时,可以让学生自由想象,按不同的线索,向不同的方向思考,从各方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从而得出多个不同的合理答案。创编课对学生而言是最具魅力,也是最不可少的一课。在日后的各类舞蹈活动中,他们具备了编创能力,就能够得心应手地施展他们的舞蹈才华。在学生还不具备创编能力之前,必须进行编导理论的学习,选择简单、浅显、相关的内容以讲座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具备一定感性知识的基础上,掌握一定的编舞知识,结合舞蹈欣赏与具体节目分别论述舞蹈构思,确立主题动作、高潮处理、舞蹈画面、开头结尾的巧妙安排等内容,通过视觉感官的体验而升华到理论的初步理解和认识,使学生对编舞的构思程序有一个较完整的概念。比如由教师选定统一的乐曲,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集体编舞活动,形式不限,可编独舞,双人舞、群舞,自编自演,课下布置,课上进行表演讲评。
  
  三、小结
  
  正是由于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性,在舞蹈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以往传统的以教师讲授、学生模仿为主的教学方式,在坚持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变教学为导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着力将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引导学生从实际的体验中去寻找最能表达自己情感思想的动作词汇,在平时的教学中去发现、培养、鼓励、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提高其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娄珏.高师音乐专业舞蹈教学略论[J].舞蹈,1987,(5).
  [2]胡尔岩.舞蹈创作心理学 [M].中国戏剧出版社,1998.
  [3]卢家嵋.情感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刘荣蔚(1967-)女,云南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系讲师,2008年赴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访学,从事舞蹈、基础乐理、音乐欣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