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愤的意思_警惕义愤被导向……

  越来越多的例子显示,“反腐”正在成为官场斗争的重要工具。这有点像当年全社会过分重视道德和私生活时。“男女关系”作为官儿们的斗争工具一样。当时,谁要是背上了“作风问题”遭到调查,不死也会脱层皮――即使查明本人没有多大问题,但因为“作风问题”曾被调查本身就是污点,会影响到他的“政治生命”和在民众中的信誉。现在,只须将“作风”这个词换成“腐败”,效果大致相当。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爱憎,而一个时代共通的爱憎,就会影响到社会的发展方向。很多深谙政治艺术的人,是善于玩弄和驾驭人们的义愤的。古往今来,这样的例子已多得举不胜举。
  在国难当头的时候,人们义愤的对象是“卖国贼”,于是便有了政敌间相互攻击对方卖国,更有了百姓争啖被政敌诬为卖国贼的袁崇焕的肉的可悲场面。
  在全民情绪仇外甚至排外的时候,人们的义愤便是痛击与外国有染的任何东西:前有义和团杀洋人,顺带也杀了不少被仇家污为教民的善良小民;后有民国时期文人们论战时互指对方为汉奸或领美元、卢布……
  在全民憎恶“反革命”的时候,大家会唱着歌欢快地用乱棍打死被指为反革命分子的任何人。“文革”初期,吴晗在京郊被几天前还和他一起谈笑着吃饭的农民兄弟打死,便是最令人心寒和惊惧的例子。
  还有在禁欲时代,仇人间互污对方淫乱,败者被义愤的大众敲锣打鼓浸猪笼沉塘。这一种传统,一直维持到近现代,虽然消灭肉体的沉塘活动几乎绝迹,而出于义愤在精神深处把一个个被贴上“作风”罪名而浸了猪笼的,却大有人在。
  而现在,对腐败,对为富不仁的仇恨。正在成为一种社会情绪,也很容易演化为一种义愤杀人的场面。在某些地方,被搞下马的也许并不是最严重的贪腐分子。有的反腐者甚至会被挂上腐败的牌子,在民愤激荡中坠下马去。在山西假渗灌事件中,当事人高满强因向记者透露假渗灌的内情而被判刑。他的罪名,却是“私刻公章”等与腐败有关的行为。而在他落马时,相关媒体为又挖出了一个“腐败分子”而欢欣鼓舞。
  事实上,义愤本身是不坏的。谁也不能说割食袁崇焕、棒杀吴晗或痛恨腐败官员的老百姓是多坏的人。他们不仅不坏。甚至还朴实、单纯,充满了正义感和血性。但为什么这一系列褒义词叠加在一起。却推出了一个个悲哀的结果呢?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的义愤被导了向。越是在法制不健全、民众文化素质不高、舆论和信息都不太通畅的地方,民众的义愤越是容易被导向。而被导了向的义愤,其破坏性是显而易见的。从古到今,这样的例子是举不胜举的。人们在不断澄清旧的义愤造成的悲剧的同时,又在不断创造新的义愤伤人的历史。
  那么,如何让义愤不被导向,避免成为灾害呢?首先,我们必须用自己而不是别人的头脑进行思考。这种思考的前提,是每个人都必须具备独立分析和思考事物的能力。要获取这种能力,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不间断地解放思想,不迷信任何的权威,勇于对一切存疑的事物抱以怀疑和质疑的态度。
  二、独立思考和分析的前提,是全面、准确、自由、公开的信息。没有这个前提,人们通过接受到的片面、单一甚至虚假信息推导出来的结局和由此产生的义愤,想客观准确都很难。
  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健全司法制度,分清道德、纪律与法律的界限,该道德的归道德,该纪律的归纪律,该法律的归法律。这三者不能相互取代,更不能混为一谈,给义愤操纵者提供操作空间
  当今社会,各种利益争斗名目繁多,大小矛盾纷繁复杂,而正确和错误的信息传播方式也越来越方便快捷。在这样的形势下,人们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判断,警惕义愤被导向,“反腐”成为官场斗争工具,就显得尤为必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