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学段考试生物试卷(期中)(理)试题(含答案)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 学段考试(期中)(理)试题 (时间120分钟 满分100分) 说明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 答案必须填写在答卷的相应位置,否则不得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50个小题,每题1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正常情况下,下列生理指标中,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最接近的是 A.CO2浓度 B.K浓度 C.Na 浓度 D.渗透压 2.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体内环境渗透压保持相对稳定是细胞正常代谢的基础 B.饥饿时肝脏组织处的毛细血管静脉端血糖浓度较低 C.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3.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 ①血液、组织液和淋巴 ②血浆蛋白、O2和葡萄糖 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 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 ⑤喝牛奶,进入胃中 ⑥口服抗菌药物和唾液淀粉酶 ⑦肌肉注射青霉素 A.②③⑦ B.①②③⑦ C.①②④⑤ D.②③⑥⑦ 4.下列因素中,可能引起人体组织水肿的是 ①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②毛细胞血管壁破损 ③淋巴管阻塞④花粉等过敏,引起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 ⑤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 ⑥喝水过多 A.①②③④ B.①③⑤⑥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5. 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的途径是 A.外界食物→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环境→细胞 B.外界食物→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内环境→细胞 C.外界食物→内环境→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细胞 D.外界食物→循环系统→内环境→消化系统→细胞 6.下图为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Ⅰ、Ⅱ表示突触的部分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兴奋在b上的传导速度和c处的传递速度相同 B.刺激a,引起效应器发生反应的过程属于反射 C.兴奋在反射弧上传递的方向是e→d→c→b→a D.Ⅰ处产生的神经递质一定会引起Ⅱ处兴奋 7.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发生膝跳反射时,兴奋在反射弧中是双向传导的 B.神经冲动通过突触传递时,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C.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通过协同作用调节人体血糖浓度 D.下丘脑中有渗透压感受器,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可产生渴觉 8.下列关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体液调节的信号是化学物质,神经调节的信号就是神经冲动 B.神经调节快速、准确,作用时间较长,作用范围广泛 C.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协调,但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 D.体液调节就是激素调节 9.将甲、乙两个微电流计的两极按图所示接在功能完好的神经元(纤维)上,在a、b、c、d四个实验位点给予适宜强度的电刺激。下列有关指针偏转情况的分析,错误的是 A.刺激a点,甲的指针一定偏转1次 B.刺激b点,甲的指针一定偏转1次 C.刺激c点,乙的指针一定偏转2次 D.刺激d点,乙的指针一定偏转2次 10.有机磷农药可抑制胆碱酯酶(分解乙酰胆碱的酶)的作用,对于以乙酰胆碱为递质的突触来说,中毒后会发生 A.突触前膜的流动性消失 B.乙酰胆碱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 C.使突触后膜的乙酰胆碱受体被破坏 D.突触前神经元的膜电位发生显著变化 11.近年来,NO被科学家认定为一种神经递质,下列那项不是作出该判断的必要条件 A.NO能调节心血管的生理活动 B.某些突触后膜上存在NO的受体 C.NO能使某些突触后膜产生电位变化 D.某些神经元中存在与NO合成有关的酶 12.下列膜电位变化的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由兴奋状态恢复为静息状态的是 13.当动物缺乏某激素时,可以通过“饲喂法”或“注射法”对激素进行人工补充,下列必须通过“注射法”补充的是 ①生长激素 ②甲状腺激素 ③胰岛素 ④性激素 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14.下表为某人血液化验的两项结果,据此分析,最不可能发生的是 A.血糖含量高于正常值 B.身体将来有发胖的趋势 C.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D.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 15.如图表示寒冷环境中的体温调节过程,下列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感受外界环境温度变化的感受器和体温调节中枢都在下丘脑中 B.甲的含义是汗腺分泌减少,毛细血管舒张 C.如果乙表示激素的作用,则主要是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 D.如果丙表示相关骨骼肌的活动,则通过战栗增加无氧呼吸的强度 16.科研人员分别给三只大白鼠注射了Ⅰ、Ⅱ、Ⅲ三种激素,下表表示的是注射相应激素一段时间后出现的生理反应 据此判断Ⅰ、Ⅱ、Ⅲ三种激素的化学名称分别是 A. 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 B.生长激素、胰岛素、甲状腺激素 C.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生长激素 D.胰岛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 17.下列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浓度偏低时,促甲状腺激素会升高 B.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不能完成 C.婴幼儿缺乏甲状腺激素可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D.胰腺受反射弧传出神经的支配,其分泌胰液也受促胰液素调节 18.给病人输氧时,必须同时输入一定量的CO2,以刺激病人的正常呼吸,这种调节方式为 A.神经调节 B.激素调节 C.体液调节 D.神经-体液调节 19.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激素和酶都具有高效性,在非细胞条件下也能发挥作用 B.激素和抗体都具有特异性,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 C.血液中未参与免疫反应的淋巴细胞都是记忆细胞 D.神经细胞上神经冲动都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 20.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A.非特异性免疫是能够遗传的 B.体液中的溶菌酶杀灭病菌属于特异性免疫 C.非特异性免疫能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 D.非特异性免疫出现快,作用范围广;
特异性免疫出现慢,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 21.请根据所学知识作出判断,正确的是 ①胸腺在免疫中的作用是先分化出造血干细胞,进而分化出T细胞 ②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触相同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 ③浆细胞产生的抗体能对任何病毒起免疫作用 ④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浆细胞均能识别抗原 ⑤一种抗原只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 ⑥自身免疫病和艾滋病都是机体免疫功能不强或缺陷造成的 A.①②B.③④C.②⑤D.②⑥ 22.下列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 B.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 C.吞噬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 D. 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 23.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是三种常见传染病,分别由三种致病菌导致。我国政府在儿童中推广“百白破”三联体疫苗的免费接种,大大降低了发病率,接种后 A.吞噬细胞产生三类相应的淋巴因子 B.成功的标志是相应记忆细胞和抗体的产生 C.效应T细胞对疫苗进行摄取、处理和呈递 D.体内出现一种能抑制上述三类致病菌的抗体 24.下列是与艾滋病有关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A.艾滋病是免疫失调引起的自身免疫病 B.初次感染HIV时记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 C.蚊虫叮咬、握手和拥抱不是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D.艾滋病晚期患者的HIV宿主细胞被效应T细胞大量攻击 25.下列关于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长素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只能给细胞传达促进生长的信息 B.秋天落叶中脱落酸的合成量增加既受基因调控也受环境影响 C.单侧光能影响生长素的横向运输但不影响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D.生长素和乙烯对植物侧芽细胞的伸长都起着一定的调节作用 26.将燕麦胚芽鞘去顶静置一段时间后,将4块含不同浓度生长素m1、m2、m3、m4的琼脂块分别放在4个相同的去顶胚芽鞘的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胚芽鞘弯曲角度如下图,其中a1a2a3a4,下列对此实验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生长素浓度大小关系是m1<m2<m3<m4 B.该实验可以说明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 C.促进胚芽鞘生长的最适浓度一定位于m3、m4之间 D.促进胚芽鞘生长的最适浓度可能位于m1、m2之间 27.侧芽部位的生长素浓度总是高于顶芽,但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仍大量积累存于侧芽部位。这说明生长素进入侧芽细胞的方式是 A.横向运输 B.极性运输 C.被动运输 D.主动运输 28.有关“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预实验中不需要设置用蒸馏水处理的对照组 B.在正式实验中,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处理组之间形成相互对照 C.处理时应该用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浸泡或沾蘸插条的基部 D.用于扦插的枝条应带有一定数量的幼芽以利于更好地生根 29.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应用,正确的是 A.苹果树开花后,喷施适宜浓度的脱落酸可防止果实脱落 B.用赤霉素处理马铃薯块茎,可延长其休眠时间以利于储存 C.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二倍体番茄幼苗,可得到多倍体番茄 D.用一定浓度乙烯利处理采摘后未成熟的香蕉,可促其成熟 30.用燕麦胚芽鞘及幼苗进行如下实验,一段时间后,会引起弯曲现象的是(→表示单侧光) A.②⑤⑦ B. ②⑤⑧ C.①②③⑤⑧ D. ①③④⑥⑦ 31.下列不属于种群特征的是 A.年龄组成B.性别 C.出生率和死亡率D.种群密度 32.下列有关群落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槐树林中刺槐树高低错落有致,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B.群落的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植物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 C.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而出现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 D.不同地段的群落植被在水平方向上表现出斑块性和镶嵌性 33.下列关于实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 B.可采用记名计算法或目测估计法对土壤中小动物进行采集和调查 C.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收集样土中的小动物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 D.为了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 34.下列有关生物种群数量调查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A.调查跳蝻,可用标志重捕法 B.调查马尾松,小样方划分为1 m2左右 C.调查蒲公英,只计数样方内的个体数 D.调查趋光性农业害虫,可用黑灯光诱捕法 35.在对某种野兔的调查中,调查范围为1 hm2(公顷),第一次捕获并标记25只野兔,第二次捕获40只野兔,其中有标记的野兔10只,则该野兔种群的种群密度大约为 A.50只/hm2 B.75只/hm2 C.100只/hm2 D.150只/hm2 36.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种群是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同一物种个体的集合体 B.种群中的全部个体的基因组成了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C.种群的“S”型增长曲线中,各阶段的增长速率相同 D.种群中各年龄段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