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一中办学共同体2020学年高二化学9月月考试题

四川省眉山一中办学共同体2020学年高二化学9月月考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N-14 C-12 O-16 S-32 Na-23 一卷选择题(每题6分,共42分) 7.绿色能源是指使用过程中不排放或排放极少的污染物的能源,下列能源中不属于绿色能源的是( ) A. 太阳能 B. 化石能源 C. 风能 D. 潮汐能 8. 心脏起搏器电源一锂碘电池的电池反应为2LisI2s2LiIs △H 己知4LisO2g2Li2Os △H1 4LiIsO2g2I2s2Li2Os △H2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H△H1-△H2 B. △H△H1△H2 C. △H△H1-△H2 D. △H△H1△H2 9.下列有关反应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个化学反应是否能在常温下发生与该反应的△H值的大小没有必然联系 B. 中和热△H-57.3 kJmol-1,所以 1.00 L 1.00 molL-1H2SO4与稀的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放出57.3 kJ的热量 C. 催化剂不仅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还能改变反应热ΔH D. 在101 kPa时,1mol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水蒸气放出的热量就是CH4的燃烧热 10.下列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 在25℃、101 kPa时,2 g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能表示氢气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gO2g2H2Ol △H-285.8kJmol-1 B. COg的燃烧热是283.0 kJ/mol,则2CO2g2COgO2g △H-2283.0 kJ/mol C. 在稀溶液中HaqOH-aq H2O(l)△H -57.3 kJmol1,若将含0.5 mol H2SO4的浓硫酸与含1 mol 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大于57.3 kJ D. 已知C石墨,s C金刚石,s △H=1.9 kJ/mol,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11.已知25℃、101 kPa条件下 (1)4Al(s)3O2(g) 2Al2O3(s) ΔH-2 834.9 kJmol-1 (2)4Al(s)2O3(g) 2Al2O3(s) ΔH-3 119.1 kJmol-1 由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 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低,由O2变O3为放热反应 B. 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低,由O2变O3为吸热反应 C. O3比O2稳定,由O2变O3为吸热反应 D. O2比O3稳定,由O2变O3为放热反应 12.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过程1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A2g+B2gCg ΔH1=-Q1kJmol-1 B.反应过程2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gA2g+B2g ΔH2=+Q2 kJmol-1 C.Q1与Q2的关系Q1>Q2 D.ΔH2>ΔH1 13.反应4As+3Bg2Cg+Dg,经2 min后,B的浓度减少了0.6 molL-1。对此反应速率的正确表示是 。

A.用A表示的反应速率是0.8 molL-1s-1 B.分别用B、C、D表示反应的速率,其比值是3∶2∶1 C.在2 min末时的反应速率,用反应物B来表示是0.6 molL-1min-1 D.在这2 min内用B和C表示的反应速率的值都是相同的 二卷填空题(每空2分,共58分) 27.(16分)(1)一定温度下,在2 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从反应开始到10 s,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Y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在用稀硫酸与锌制取氢气的实验中,发现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可加快氢气的生成速率。硫酸铜溶液可以加快氢气生成速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室中现有Na2SO4、MgSO4、Ag2SO4、K2SO4等4种溶液,可与上述实验中CuSO4溶液起相似作用的是________。

(3)一定温度下,反应N2g+O2g2NOg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措施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是A.缩小体积使压强增大__________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B. 恒压,充入He_________ C.恒容,充入He __________ 28.(14分)50ml 0.50molL-1盐酸与50mL0.55molL-1NaOH溶液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实验装置上看,A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

(2)若大烧杯上不盖硬纸板,求得的反应热数值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3)实验中改用60mL0.50molL-1盐酸跟60mL0.55molL-1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所求中和热 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4)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数值会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5)若三次平行操作测得数据中起始时盐酸与烧碱溶液平均温度相同,而终止温度与起始温度差t2-t1分别为2.2℃ 3.5℃ 3.3℃,则最终代入计算式的温差均值为______。已知溶液的比热容4.18J /(g.℃),计算中和热ΔH=_____________。

29.(14分)(1)A.1mol N2(g)与适量O2(g)起反应生成2 mol NO(g),吸收68kJ热量,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1mol N2(g)与适量H2(g)起反应,生成2mol NH3 (g),放出92.2kJ热量,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知这是一个可逆反应,当往密闭容器中投入1 mol NH3 (g)时,_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___________46.1kJ(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研制了多种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以满足不同的需求。有一类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需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两种反应原理是 A、CH3OH(g)+H2O(g)=CO2(g)+3H2(g) ΔH=+akJ/mol B、CH3OH(g)+3/2O2(g)=CO2(g)+2H2O(g) ΔH=-bkJ/mol 由上述方程式可知,CH3OH的燃烧热的数值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bkJ/mol。已知水的气化热为c kJ/mol,则氢气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3)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aq+OH-aqH2Ol ΔH=-57.3 kJmol-1。向1 L 1 molL-1的NaOH溶液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①稀醋酸;
②浓硫酸;
③稀硝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的热效应ΔH1、ΔH2、ΔH3的关系正确的是 A. ΔH1ΔH2ΔH3 B.ΔH1ΔH2 30.(14分)A、B、C、D是元素周期表中的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元素原子中无中子,B元素的一种同位素常用于文物考古,且该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种类最多,D元素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三倍。回答下列问题 (1)D元素的符号是,写出B2A4的结构简式 ,C元素组成的单质C2的电子式是 ,由A,C,D三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含有的化学键是___________。

(2)C2A4可作为火箭发动机的燃料,与氧化剂C2D4反应生成C2和A2D.已知 ① C2(g)2D2(g)═C2D4(l) △H1 ═ -akJ/mol ② C2A4(l)D2(g)═C2(g)2A2D(g) △H2 ═ - bkJ/mol 写出液体燃料C2A4与液态C2D4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

(3)在230℃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将BD2与A2转化为BA3DA(g)和A2D(g)。下图为生产1mol BA3DA(g)的能量变化示意图 已知破坏1mol不同共价键的能量kJ分别是 B-A B-D BD A-A A-D 413.4 351 745 436 462.8 ① 写出BD2和A2转化为1mol BA3DA(g)和A2D(g)的热化学方程式 ② 已知E18.2 kJmol-1,则E2=__________kJmol-1。

高二9月月考答案 一卷选择题(每题6分,共42分) 7.B 8.C 9.A 10.C 11.B 12.C 13.B 二卷填空题(每空2分,共58分) 27.(16分)(1)0.079molL-1s-1 79 XY2Z 2略 AgSO4 (3)增大 减小 不变 28.(14分)(1)环形玻璃搅拌棒 (2)偏小 (3)不相等 相等 (4)偏小 (5)3.4℃ -56.8kJ/mol 29.(14分)(1) N2(g)3H2(g) 2NH3(g) ΔH=-92.2kJ/mol。

N2(g) O2(g) NO2(g) ΔH=68kJ/mol。

吸热 小于 (2)大于 H2(g)+1/2O2(g)=H2O(l) ΔH=(-b/3 - a/3-c)kJ/mol D 30. (14分)(1)O 略 略 共价键 (2)2N2H4lN2O4l3N2g4H2Og ΔH=a-2bkJ/mol 189.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