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在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0年工作和“十三五”工作回顾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我们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三篇光辉文献”精神,贯彻落实中央、省、忻州市决策部署,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迎难而上,奋勇争先,扎实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年初既定目标任务。一年来,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八方面工作:

一是着力“六稳”“六保”,经济运行稳步向好。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实行“日调度、两报告、三清单、四包一、五联动、十联防”机制,落实“面上放开、点上精准、关口内置、闭环管理”的防控要求,守住了“一方净土”,稳步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复学复课。把保市场主体作为“六稳”“六保”的重中之重,帮助中小微企业贷款22亿元,争取技改补助资金830万元,累计减免税费3亿元。全年规模以上企业完成产值137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3.8亿元,12家企业申报规上企业。全市gdp增长2%,规上工业增加值增幅7.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1.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6%、7.4%,经济运行稳步向好。

二是狠抓项目建设,转型发展夯基蓄势。全年签约项目58个,总投资568亿元;开工项目43个,总投资89亿元;投产项目18个,总投资31.5亿元。新石焦化、华悦球团、聚龙特种钢等项目投产见效,总投资11.2亿元的科景昌综合物流园、总投资13.6亿元的羿欣能源低阶煤综合利用、总投资13.9亿元的恒合源煤炭物流港等“六新”项目落地建设。经济技术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10.26亿元,22万伏变电站投入使用,建成标准地2000亩,建成标准化厂房7万平方米,落地项目30个,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在全省开发区考核获得优秀等次。

三是决胜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扬帆起航。紧盯“两不愁三保障”,扶贫扶智两手抓,剩余172户347人全部脱贫。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夯实“三农”基础,完成27个整村搬迁村宅基地拆旧复垦;建设高标准农田2.3万亩,流转土地15.7万亩,农业调产37万亩;酥梨种植面积近10万亩,干果经济林提质增效4000亩;创建紫皮大蒜地标品牌;石鼓、汉唐等农产品加工业稳步发展;河南牧原、山西大象等项目延伸了养殖产业链;聚满园、双惠等现代农业示范园引领城郊农业发展;王东社村、大阳村、南怀化村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功能农业等新业态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四是推进城乡建设,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启动35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47亿元。完成电业局北巷、康宁巷、二幼路等小街巷建设改造,永兴南路南延工程竣工通车。新增集中供热75万平方米,在8个行政村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完成东北片区污水提升泵站地下土建工程。实施建成区绿化提质,新增绿地86.6万平方米。加强房地产市场和物业整顿,收缴易地建设费131万元,清缴资金305万元。在14个行政村开展特色风貌整治,创建52个清洁村庄,集中清理乱搭乱建152处、生活垃圾22万吨,建设5个乡镇垃圾中转站,设置136处地埋桶垃圾收集点,改厕1.2万座,建设“四好农村路”219公里。完成乡级行政区划调整上报工作。

五是深化改革创新,发展活力显著增强。全面推开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落地,审批时间缩减三分之一,90%的事项“一网通办”,企业开办3个工作日办结,不动产登记5个工作日完成,审批事项共减少印证材料117项,全年新增企业666户、个体工商户2661户。能源革命综合改革退出煤炭产能45万吨,华润二期和中节能长梁沟风电项目并网发电,lng综合应急储气调峰中心项目正式投产,恒实节能建材项目引领农房改造执行建筑节能标准。国资国企改革完成4家僵尸企业处置、11家企业“三供一业”分离移交改造、95家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移交任务。全市10个科技项目通过忻州市级评审,高新企业数量位列忻州市第一,我市列入忻州市级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

六是抓好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加强。高度重视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举一反三抓整改。大气污染防治在“转型、治企、减煤、控车、降尘”上发力,淘汰市域内54台燃煤锅炉,对8台燃煤锅炉进行超低排放改造,对10台燃气锅炉进行了低氮改造。开展“黑料场”整治,在103家企业实施煤棚和料棚建设、场地硬化。加强柴油货车尾气监测治理。建设建筑工地监测平台。加强滹沱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水土流失3.6万亩,完成污水处理厂出水口至滹沱河段整治、出水入滹沱河段净化工程及电厂周边污水收集工程,境内劣五类水质断面全部消除。拆除化肥厂污染设施,对化二、钢厂污染地块做了场地风险评估。完成煤改电3420户、煤改气1601户。造林绿化1.1万亩。

七是持续增进人民福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全年三保类民生支出增长18.8%,占总预算安排的85.7%。城镇新增就业4015人,农村劳动力转移4966人,职业技能培训全覆盖,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超额完成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年度参保任务。查处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18起,帮助100余名农民工清欠工资150万元。医疗保险参保实现应保尽保,全市享受门诊“慢性病”待遇1.3万人。城乡低保每人每月提标30元,纳入城乡特困供养3926户3930人,累计发放生活救助金1.2亿元。实施校园提质改造,新建第十小学、第十三小学。推进“健康原平”建设,实施4个公共卫生项目,建设7个社会足球场。繁荣城乡文化,举办364场次“大美原平晒起来”活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总体战果名列忻州市前茅,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考核位列忻州市第一。“七五”普法任务全面完成。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国防动员、军民融合工作全面加强。工会、青少年、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红十字会、慈善等事业取得新进步,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审计、统计、地方志、档案、地震、气象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八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行政效能进一步增强。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重大事项向市委、人大报告,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社会舆论监督,109件人大代表议案和123件政协提案全部高质量办结,回应办理514件市长信箱事项、569件问政随手拍事项和1377件政务热线事项。带头过紧日子,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压减50%,“三公”经费支出压减11.8%。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全市性会议、文件均比上年继续减少。“13710”督办系统承办上级事项199件,交办事项231件,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各位代表!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过去五年,我们克服重重困难,接续努力奋斗,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进步,各项事业呈现崭新气象,“十三五”目标任务总体完成。

——五年来,我们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引资上项不松劲,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共实施重点项目363个,完成投资1076亿元。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由2015年的90.9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146.6亿元,稳居忻州市前列。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建成“三横三纵”6条主干道8条支线道路,入驻企业累计87家,“四上”企业工业总产值由2017年的46.01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63.67亿元,财政收入、外贸进出口总额分别由2017年的87万元、88万元,增加到1569万元、1215万元,非煤产业产值年均增幅20%以上。

——五年来,我们坚持破除资源依赖,转型升级调结构,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煤电铝三大支柱产业加快转型,装备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迈进,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开创“四能三气”(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氢能和焦炉煤气、生物质制气、煤矸石制气”)能源革命新局面。农业产业集群推进,粮食产量保持在7亿斤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达18亿元,规模家庭农场发展到100个,“三品一标”农产品达121个,石鼓小米荣获“中国好粮油”称号,我市列入省农业厅第二批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第三产业日趋繁荣,成功申报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成232个电子商务村级服务站点,城区实现5g全覆盖,服务业经济增长贡献率达38.4%,进出口总额达6.2亿元,旅游业收入190亿元。

——五年来,我们集全市之力攻克堡垒,全力以赴补短板,三大攻坚战役取得历史性成就。脱贫攻坚圆满收官,51个贫困村全部退出,7600户17066人全部脱贫,贫困户人均纯收入由2014年的1978元增加到2020年的7711元。环境保卫战效果显著,煤改电8.9万平方米,城区纯电动公交车“全覆盖”,出租车实现双燃料清洁能源动力,营运类黄标车全部淘汰,全市优良天数比例达到76%,pm2.5平均浓度降到42.2微克/立方米,治理水土流失12.2万亩,矿山生态修复1.9万亩,造林绿化10.8万亩。强化政府债务风险评估预警,农信社完成农商行改制,规范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发展,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五年来,我们坚持改革创新破局,“搭台唱戏”再出发,集聚了发展动能和潜力。国企改革完成11户企业公司制改制。民营企业资本市场融资实现“零”的突破。争取国家级、省级试点示范项目45个。建设原平市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启动运行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组建“民企100急诊平台”。成功举办慧远故里文化节、原平果商大会、梨花诗歌艺术节、忻州古城原平秀活动,对接北京方圆标志认证集团、中关村国际孵化软件协会等团队开展互联网矿山、煤机智能装备领域合作,联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太原理工大学等知名高校建设专家工作站和实验基地,组织召开了原平在京青年座谈会、珠三角原平商界精英座谈会、北京果商恳谈会、智能煤机产业研讨会等。新时代“搭台唱戏”,为原平发展凝聚了力量、增添了能量。“讲好原平故事、用好原平人才”的理念,成为全市上下谋发展、抓发展的重要抓手。

——五年来,我们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建管并重两手抓,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启动实施东北环、前进街东拓等一批道路工程,改造小街小巷41条,大西高铁原平站投入运营。建成区由2015年的15平方公里扩大到17.7平方公里。城乡交通更加便捷,国道338线朱东社至原平段公路改建工程竣工通车,完成61条乡村公路建设工程,改建乡村道路246公里,建设3条农村旅游路。全市40个行政村开展了特色风貌整治。建设崞阳污水处理厂、新原乡张村生活污水处理站,启动闫庄镇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在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基础上,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城市、省级文明城市。

——五年来,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兴办实事惠民生,群众获得感进一步提升。公共财政用于改善民生支出累计125亿元。新增就业2.5万人。发放社会救助7.1亿元。解决73个村6.5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建成保障性住房1600套。棚户区改造、采煤沉陷区搬迁安置工程惠及1.5万户近4万人。教育实行“去行政化”改革,中小学校舍达到省定标准。医疗集团落实“六统一”管理,健康扶贫“双签约”全覆盖。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增至4处,天涯山列入4a景区。原平荣获“中华散曲之乡”称号。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三零”单位创建深入人心,信访积案化解率由2015年的30.8%提高到70.7%,我市荣获省级“双拥模范城”“省级平安县”、忻州市“平安建设先进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由2015年的25566元、8747元增加到34791元、12968元。

各位代表!奋进历程令人难忘,发展成就来之不易。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导的结果,是市委统揽全局、科学谋划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加强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同心同德、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战斗在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向忠实履行职责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向驻原部队、公安干警和驻原单位,向关心支持和参与原平改革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市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仍然突出,创新能力与高质量发展不相适应,重大产业项目不多,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安全生产存在薄弱环节,城市功能品质仍需提升,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重大改革任务艰巨,民生领域短板突出,营商环境与市场主体期待仍有差距,部分政府工作人员服务意识、担当精神、法治素养亟待改进。我们一定直面问题,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

各位代表,“十四五”时期,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根据市委六届十一次全会精神,市政府编制了《原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请大会审议。

“十四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定位为:建设“三市一高地”,即建设资源型经济转型综改样板市、晋北区域中心枢纽城市、高品质现代宜居山水田园城市、内陆地区县域对外开放新高地,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奠定坚实基础。主要目标是实现六个新跨越:即高质量转型实现新跨越、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实现新跨越、城乡融合发展实现新跨越、改革开放水平实现新跨越、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跨越、人民生活品质实现新跨越。到2025年,全市经济总量大幅提升,经济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15亿元以上;工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显著增强,工业增加值在gdp比重较快提升;省级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数量倍增;聚焦“六新”领域设置指向性指标,战略性指标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从业人员持证率达到50%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力争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围绕实现上述发展目标,《纲要(草案)》提出“四梁八柱”产业提升战略,作为引领原平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抓手。“四梁”即农业产业基地、工业产业集群、商贸服务业体系和人才系统工程;“八柱”即氧化铝产业、现代煤化工产业、煤机智能制造产业、节能环保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现代特优农业、现代物流业、文旅康养产业。“四梁”是按照融合发展、系统观念、链条思维,以人才为依托,对一二三产进行重构,形成产业生态的集群、基地、体系、系统,构建起我市产业的四根大梁。“八柱”是着眼现有产业基础,发展壮大具有一定规模、科技含量高、成长空间大、市场前景好、对原平经济社会产生深远影响的产业。《纲要(草案)》还提出一系列重大项目和重要举措。这里对重点任务作简要报告。

(一)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打造高质量转型赋能引擎。突出数字化引领、撬动、赋能作用,聚焦“六新”突破,持续建链补链延链强链,构建具有原平特色的主业突出、竞争力强、高效集约、协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二)发挥开发区主战场主阵地主引擎作用,全面构建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做大做强现代煤化工、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构建原平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区四园多基地”发展新格局。

(三)全力打造一流创新生态,集聚转型发展新动能。实施创新驱动和“人才兴市”战略,构建有利于创新活力充分涌流、有利于创业潜力有效激发、有利于创造动力竞相迸发的创新生态,为原平转型发展提供强大动能。

(四)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坚持规划先行,以主城区为核心,以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重要经济增长极,以滹沱河两岸为新的生态居住和文化产品区,以崞阳为代表的文化传承区,以大营为代表的休闲度假区,打造忻州市“城市副中心”、山西中部重要枢纽。

(五)优先发展农业农村,打造乡村全面振兴原平样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全力打造全省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县。

(六)繁荣发展文化事业,熔铸发展软实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实施文旅融合战略,推动“文化+新业态”发展,打造文化强市。

(七)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激发高质量转型新活力。充分释放原平作为全省转型综改和扩权强县“双试点市”的政策效应,大胆探索实践,敢于先行先试,以深化改革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推动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

(八)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方向,扩展投资空间,提升消费能级,优化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构建外引内联、内外互动、流通顺畅的双循环联动机制。

(九)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美丽原平。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强化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推进,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为建设美丽原平奠定坚实基础。

(十)更高层次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十一)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原平法治原平。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防范和化解现代化进程中的各类风险,建设体制更完善、成效更明显、人民更满意的平安原平、法治原平。

三、扎实做好2021年各项工作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是我市转型发展蹚出原平之路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领袖“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的殷殷嘱托,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忻州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推动高质量高速度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为统领,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围绕中央“六稳”“六保”“六新”任务要求,按照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忻州市“336”战略布局,全力推进我市“四梁八柱”产业提升战略,实施“城市更新、园区赋能、能源革命、乡村振兴、文旅融合、教育振兴”六大行动,确保“十四五”转型出雏型开好局、起好步。

结合“十四五”规划,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力争取得更好成绩;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6.5%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不折不扣完成上级下达的约束性指标任务。重点做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做强工业经济,筑牢高质量发展基石。一是壮大支柱产业。推动国家电投山西铝业降本挖潜,推进绿色能源+智慧物流集成融合项目;推进煤炭企业“减、优、绿”,建设智慧矿山;推动新石180万吨冶金焦项目提质增效,延伸煤化工产业链;协助同华落实直供电用户,争取发电指标,实现满负荷运行;提升兴胜机械、浩业通用、东昌实业、佳诚液压等煤机智能化制造水平。二是培育新兴产业。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聚焦“六新”突破,瞄准八大标志性引领性产业,抓好华悦球团、志诚纤维素、冠荣机电、宁胜高岭土、中盈精密铸件、聚龙模具钢等投产项目,开工建设华为终端配件产业园、万星新材料产业园、中铝铁建新材料产业园、同德化工全生物降解塑料、恒盛合金等项目,推进兴胜绿色装备制造、新星炭黑、中达非锁具生产等项目建成投产。推进以5g、大数据中心、数字原平为代表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速经济社会各领域数字化转型。三是实施规上工业倍增计划。强化政策引领、分类指导,建立“园区+招商+规上工业企业培育”“三位一体”推进机制,孵化培育中小微企业,推动规模临界点企业和成长型企业发展壮大,上下联动抓好企业上规升级工作,全年净增规上工业企业10户,为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动力支撑。四是推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落实落细支持民营经济发展“30条”“23条”政策措施,积极为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建立政企双月对接机制,常态化开展领导干部联系重点民营企业活动,为企业家营造宽松、高效、优质的创业环境。探索建立“原材原用、原用原材”长效机制,促进本地优质产品就地转化。

(二)攻坚开发区主战场,推进项目建设新突破。一是深化“三化三制”改革。加强过程考核、年度考核、任期考察,加大招商引资考核赋分权重,建立优胜劣汰、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拓宽人才培育渠道,推进干部队伍专业化建设。用好平台公司,引进专业化园区运营企业和团队,通过共建、委托、“园中园”等模式,提升市场化建设运营水平。二是完善“七个一批”推进机制。实行项目手续领办代办制度和准入监管、投诉服务机制,破解瓶颈制约,强化要素保障,加快建设进度,推动项目尽快形成现实生产力。力争储备投资达到固定资产投资的2.5倍以上,招商引资签约项目总投资150亿元,签约项目落地率、开工率分别达60%和50%以上。三是打好招商引资主动战。讲好原平故事,用好原平人才,强化平台招商、网上招商、能人招商、全民招商,努力实现招大引强、招新引优、招才引智。发挥基础优势,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发达区域合作,引进上下游产业合作伙伴,支撑开发区高质量转型发展。四是优化营商环境。继续完善水、电、路、气、网等设施,实施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5g基站,新建标准化厂房,推进铁路专用线、现代物流平台建设。清理闲置用地,推进“标准地”改革。规划建设综合服务中心,在科技孵化、职业培训、检验检测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更好服务。推进文体、商场、医院、学校等生活配套设施建设,驱动产城融合,建设高品质园区。五是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强国际合作,扶持佳诚液压、中盈万维等企业扩大出口,推进中韩智慧能源国际合作园区建设。积极发展友好城市,开展友城交往,做好承接产业转移大文章。引入山西金控集团等国企,在投融资、建设管理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合作,借助外部力量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三)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一是抓好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牢牢守住耕地红线,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建设高标准农田4万亩,确保粮食播种面积保持80万亩以上、总产量保持7亿斤以上。新建设施蔬菜温室100亩、蔬菜大棚600亩,打造地域绿色蔬菜品牌。依托牧原、大象等现代化养殖项目,加快建设屠宰加工一体化生产经营体系。二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落实“责任、政策、帮扶、监管”“四个不摘”,推动脱贫攻坚工作机制、政策举措、机构队伍全面转向乡村振兴。加强易地搬迁后续扶持,促进就业增收。管好用好扶贫项目资产,注重特色产业培育,提高脱贫农户组织化程度,确保扶贫产业带得稳、带得准、带得久。完善社会保障、社会救助、教育培训等综合性制度机制,筑牢防返贫致贫底板。三是推进农业提质增效。实施农业“特”“优”战略,实施神农2万亩有机旱作高粱基地、石鼓1万亩有机旱作谷子基地建设,完善梨果种植、储存、加工、销售产业链,加快山西爱康益民大健康产业园建设。注重发挥品牌效应,组建产业联盟,做大做强石鼓、双惠、江德鑫梨果、晋瀚中药材等农产品加工业,创优同川酥梨、南阳大蒜、麻港核桃、石鼓小米、神头大葱等区域品牌,争取21个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5个地标产品,推动六大产业集群发展。四是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衔接试点。审慎稳妥推进农村宅基地管理改革。推进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推进农业生产托管试点。深化农技农经农机“三支队伍”改革、供销社改革。五是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编制实用型村庄规划。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完成改厕3500座,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覆盖95%以上行政村,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建立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推进移风易俗,开展文明村镇、文明户创建。坚持典型引路、示范带动、全面开花,打造30个美丽宜居示范村,争创全省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县样板。

(四)用好优势资源,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是强化景区景点带动。依托天涯山自然和人文资源,推进景区后续开发。保护、用好滹沱河湿地,规划建设沿滹沱河休闲步道。围绕崞阳文庙、普济桥等国保文物,引进投资主体,推进古城开发。加快赵尔陆故居修复,完善大龙门乡村旅游点基础设施,创建一批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二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规划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开展炕围画、麻纸制作、凤秧歌等非遗传承、展演活动。鼓励读书会、书画协会、农民散曲社、民俗文学研究会等民间社团发展,建设“书香原平”。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文化,策划开发文创产品。用好忻州古城原平院落,扩大地域文化影响力。三是推进全域旅游。整合天涯山景区、五峰山森林公园、玉皇峁景区、西神头古楸、崞阳古城、楼烦寺等资源,完善游览标识,彰显文化底蕴,活化历史遗存,丰富体验元素,打造“古镇古村古寺古树古道古人”旅游线路、云中山系自然山水旅游线路。推进大营温泉度假区提质升级,大力发展乡村民宿、特色餐饮及配套服务业,规划建设游客集散中心、高科技体验馆、星级宾馆、特色商业街区,拓展“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全产业链。四是做强现代服务业。发挥原平区位、交通、人口优势,积极引进商贸物流、家政服务、中介咨询等总部企业,抓好东部江德鑫梨果保鲜仓储、南部聚满园蔬菜冷鲜库、西部恒合源煤炭物流港、北部科景昌综合物流园、中部晋龙仓储加工信息平台五大核心区建设,推进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高标准建设康馨养老院仁康医院,鼓励发展总部经济、平台经济、楼宇经济、银发经济等服务业新业态。

(五)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一是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畅通市区微循环,加快前进街西延至高铁站、南滩北街至文化路、迎宾街西延、工程路南延、文殊西街、永康路南延、牛卧河北街等道路工程,完成5座立交桥建设,确保国道338线过境改线(东北环)、前进街东拓至滨河路、文化路北延至平安街工程竣工通车。实施迎宾公园、牛卧河公园提质改造,在街道路口、居民小区建设“口袋公园”,塑造“三里九乡”特色景观。推进滨河新区、沙河新区、西北片区、东南片区,高铁片区“五大片区”开发建设,打造“城市客厅”。完善排水防涝和雨水调蓄设施,解决前进东街、小集镇等重点区域内涝问题。实施智慧城市工程,推动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安防建设。二是提升城市经营管理水平。结合国家卫生城市复审验收,深化“两下两进两拆双修一提升”,大力整治管线、广告、停车、交通、市容市貌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因地制宜增设停车位、智能快件箱等便民设施,在城市管理精细化、人性化上出经验。积极盘活城市资产资源,吸引社会资本加快城市建设、棚户区改造。三是大力发展小城镇。推进西山乡镇围绕煤电产业,建设绿色矿山,推动“三产融合”;推进平川乡镇面向太原都市圈、京津冀经济圈,建设绿色无公害基地,发展城郊农业、温泉农业;推进东山乡镇依托万亩梨园,发展春游经济、采摘经济;推进经济技术开发区周边乡镇“由农转工”,加快农民身份置换、工农业融合发展。立足各乡镇区位、资源特色,构建城区、中心城镇交通互联、产业协同、功能配套的城镇体系。

(六)抓好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改善环境质量。一是深入推进污染防治。加强pm2.5和臭氧污染协同治理、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协同减排,深化工业企业污染治理,扩大清洁取暖覆盖面,加强工地、道路、物料车扬尘管控,强化对机动车量的执法监管。持续开展“清河”行动,落实河长制,推进开发区污水集中处理和崞阳污水厂稳定运行,加快闫庄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深入实施农药化肥减量行动,加强污染地块安全管控和工业固废监管。二是加强生态修复治理。推进滹沱河流域综合治理,完成水土流失治理3.5万亩,积极创建国家、省级绿色矿山,做好滹沱河生态修复项目前期工作。完成沙河生态修复主体工程,实现“三水环城”。完成荒山造林2.9万亩,修复退化草原2000亩。完成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城市水源置换工程。三是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落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措施。统筹“五水”综改,提高用水效能,确保全市万元gdp用水量下降2%。推进山西神沐、大寨牧业、国家电投山西清洁能源公司等秸秆转化利用项目。倡导绿色生活理念,推进垃圾分类,开展“禁塑限塑”行动。

(七)深化改革创新,增强转型动力活力。一是推动国企国资改革。坚持“九个一批”,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分类分层改革,对机关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管理,做好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公司制改革、“僵尸企业”处置收尾工作。二是深化能源革命综合改革。推进低阶煤、煤矸石、农作物秸秆等综合利用;推进并网风电项目达产达效;推进新石焦化焦炉煤气及可再生能源制氢;鼓励同煤电力环保、天蓝锅炉、新聚星锅炉等节能环保企业发展;推进充电站(桩)、绿色建筑集中示范区建设;推进煤改电,开展地热能清洁供暖试点。三是深化标准化综合改革。实施标准化、知识产权、质量提升强市战略,提升综合检验检测能力,拓展标准化工作领域,完成双惠有机旱作标准化示范区项目,推进装备制造、智能煤机等行业产品的标准制定。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加大对不正当竞争的查处力度。四是深化财税金融改革。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有效防范化解债务风险。落实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资本金补充机制,推进担保机构资源整合。完善政银担企对接便捷化、常态化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增加信贷投放,帮扶中小微企业解决资金难题。五是建设创新生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支持企业开展院企校企合作,发展研发设计、科技咨询、检验检测认证、人力资源服务等新业态。依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有研发能力的龙头企业,构建覆盖产业发展的创新链和产品生命全周期的服务体系。大力培育发展忻州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民营科技企业突破25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0家。六是推进人才兴市。实施高校名校直通车、“凤还巢”等人才引进计划,积极引进高端创新型人才、新兴产业领军人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深化职称制度改革、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释放本土专业技术人才活力。建立高学历后备干部滚动储备机制,落实子女入学、家属就业等保障措施,营造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让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

(八)办好民生实事,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一是稳定和扩大就业。深入推进“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全民技能提升工程,推动职业技能培训标准化品牌化,从业人员持证率达到30%;大力开发本地岗位,多渠道扩大劳务输出,促进劳动力转移就业;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二是推进教育振兴。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扩建青年街示范小学、实验小学、实验中学,完成第十三小学、平德中学建设,新建实达中学牛卧河校区,进一步优化城乡中小学布局,提高义务教育整体办学水平。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整合职教资源,发展高端制造、通用航空、现代农业等职业技术教育。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发展素质教育,优化教育生态。完成“县管校聘”后续工作。继续落实振兴教育“十三条意见”。三是推进文化惠民。提升图书馆、文化馆及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公共服务水平,做好剧院、体育馆对外开放工作。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高雅艺术进校园、进社区、进厂矿。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净化网络媒体环境,建强建好融媒体中心,建设原平人民的精神家园。四是保障人民健康。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完成39.4万人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种任务,形成全民免疫屏障。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服务站建设,完成中医医院门诊住院楼建设,优化妇幼保健资源配置,提升卫生健康服务水平。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增加体育健身设施,规划建设国民体质监测中心。五是发展交通事业。开工建设段家堡至义兴寨、长梁沟至原崖线两条长城板块旅游路,服务保障集大原高铁建设,推进忻原大道、通用机场建设、国道108线改建工程,完成“四好农村路”建设任务。六是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扎实推进全民参保、“智慧医保”建设。完善养老、工伤、失业保险制度,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实施城乡居民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完成城镇棚户区、农村危房改造年度任务。推进市老年养护院综合公寓楼建设,完成吉祥花园社区、城镇养老幸福工程。落实好建设户外“爱心驿站”、免费婚前医学检查等省政府11件民生实事。七是坚决守住安全生产底线。坚持安全生产“三管三必须”原则,严格落实“543”工作机制,加强煤矿、非煤矿山、危化品、食品药品、特种设备、道路交通、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行业领域的隐患排查整治,保持打击私挖乱采高压态势,推动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扎实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八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深化“三零”单位创建,加强“网格化”管理,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推进“三治融合”,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完善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抓好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双拥共建工作。更好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作用,做好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审计、统计、史志、档案、气象、地震、科普、残疾人、红十字、关心下一代等工作。

四、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强化政治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把党的领导落实到政府治理各领域、各环节,始终保持政府工作正确方向。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提高广大党员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砥砺奋进之志,担当为民之责。

强化法治建设。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民主监督、监察监督、社会监督,严格执行人大决议决定,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进一步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建立健全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机制,依法办理行政复议和应诉案件。坚持依法行政,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启动“八五”普法。

强化廉政建设。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纠“四风”、转作风,以更大决心和力度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从严控制“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把有限的资金花在刀刃上。加强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重要岗位权力运行的监督,持续正风肃纪,维护好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强化效能建设。深化“放管服效”改革、“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推进“五统一”“五减”专项行动,再压缩时限、材料、环节30%以上。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推进“网上办、马上办、一次办”,全面推行“一件事”集成套餐式服务。强化“13710”“点办理、批处理”等手段,用好正向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推进政务诚信建设,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不断提高政府执行力、落实力。

各位代表!风正潮涌千帆竞,砥砺奋进正当时。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致力“重振原平雄风、再铸原平辉煌”的目标,大力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抓落实,全力推进“四梁八柱”产业提升战略,为建设产业强、人才兴、生态美、百姓富的新原平努力奋斗,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