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小班化分层教学的四个“加法”|加法交换律计算题60道

  【摘 要】新课改的核心思想是:“面向全体,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文章分析了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从学生分组、内容选择、学习方式、组织形式等方面实施小班化分层教学,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力求让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关键词】小班化教学;分层教学;个性化发展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由于学生的成长环境、主观努力程度和个人先天素质的不同,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也有所不同。如果教师在教学中采取一刀切、大锅饭的教学方法,肯定会出现“优等生吃不饱,中等生吃不好,学困生吃不了”的结果。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利用当前学校小班人数少的优势,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有针对性的实施小班化分层教学,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尊重和发展。笔者从实践中筛选了四组关键词,尝试着用辩证的眼光对小班化分层教学进行理解与思考。
  一、固定+流动
  分层建组是关键,学生层次的划分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根据自身数学学习成绩及自我能力评价,采用学生自愿报名与教师考查相结合方式,最重要的是使每个学生不带任何心理负担,心情舒畅地到相应的A、B、C三类层次里,并且要在一个阶段学完之后,根据学生学习成绩的升降,进行适当调整。坚持学生分组相对固定,又适时组间流动,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组织的空间形式安排上,平时新授课可将全班学生分成8个小组,采用异质分组,每组中一般有1个A类学生,2到个B类学生,1个C类学生。异质分组有利于组内同学间的相互帮助,有利于合作精神的培养,还有利于开展小组间的竞赛。练习课、试卷讲评课时,也可采用同质分组,A类学生两组,B类四组,C类学生两组,这样有利于教师的重点辅导,使每个学生获得进步。
  二、规定+选择
  教师在备课时对例题、练习、测试、作业题目的设计,要实行规定的必做题和选做题相结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对于学困生可考虑基础性的题目, 数学课本后习题中复习巩固中的题目,鼓励做综合运用中的题目,重在抓基础知识;中等学生在抓基础知识的同时,可布置一定的综合运用的题目,争取做拓展探索性的练习;优等生则应是难度高一些,可另外考虑一些拓展探索性的题目。实践证明,这一形式很受学生欢迎,因为它符合每一个学生的能力实际,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获得成就感,树立了学生学习的信心。
  如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活动单设计中,课堂反馈练习题:
  必做题:用代入法解下列方程组:
  ⑴y=x+37x+5y=9 ⑵x-y=44x+2y=-1 ⑶4(x-y-1)=3(1-y)-2+=2
  选做题:甲、乙两人同解方程组ax+by=2cx-3y=-2,甲正确解得x=1y=-1,乙因抄错c,解得,求a、b、c的值.
  在学生课堂练习时,其中必做题A、B、C三类层次的学生都要能独立完成,C类层次学生在完成第⑶题时,因本题不能直接运用消元法而产生退缩,此时教师要及时发现并适当提示先化简,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思考获取解题思路。对于必做题在统一要求掌握的前提下,可适度允许部分C类层次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讨论,以达到必做题都能会做的目的。选做题由A类层次和部分学有余力的B类层次的学生完成,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可相互合作交流、分享解题方法达到共同进步。这样分层选题、分类推进,使每个学生的数学解题素养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三、合作+点拨
  在深入推广“活动单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今天,以学习小组形式进行的合作学习的生本课堂已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自我完善中最大限度的发挥出了自己学习的主动性,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间同伴互助,生生互动,师徒结对,相互启发,形成了优等生引领同伴主动走,中等生紧随同伴小步走,学困生紧抓同伴拉着走。正副组长根据组内分工及时了解组内成员的练习、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反馈教师,同时教师深入各学习小组督促和指导合作学习情况。近年来,尤其小班化背景下,合作学习明显缓解了学生在初中数学学习中的两极分化现象。
  但是,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过程中,我们也常会见到教师的袖手旁观,或是一味的肯定,简单的评价,教师的点评提升不到位,生怕扣上“满堂灌”的帽子。合作学习中,学生的主体作用肯定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就全面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主体地位发挥得如何,关键看引导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得如何。学生小组合作前,教师要明确目标和要求;小组讨论过程中,要能及时发现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疑点”,适时适度地进行引导或点拨,让各层次学生在掌握本课内容的通解通法同时,又能有各自的突破;在学生交流研讨及学生展示后也教师恰当的正面点评提升等。
  四、整体+个别
  初中数学小班课堂教学中,班级整体授课往往很难根据各个学生实际情况做到因材施教。因此,教学中要尽量控制班级整体教学的时间,结合各层次学生的学习习惯、知识基础、思维能力及思想动态,利用课堂或课后时间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辅导。当然,个别辅导时间应重点放在课堂上,在自主学习时,对个别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铺垫性知识的辅导;在小组活动中,对各层次的学生进行一对一个别辅导;交流展示时,根据问题的难易,指定不同层次的学生展示,教师及时表扬和激励,增强其自信心。在整体齐步走的同时,鼓励并指导学生个性化发展。
  总之,在初中数学小班化分层教学中,需要客观辩证地掌握以上四个加法运算,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分层提高,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得优等生有奔头,中等生有学头,后进生有望头。
  【参考文献】
  [1]孙学东.初中数学合作学习“四辩”[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2(6):8-10.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丁堰镇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