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把握合作契机,提高物理学习效率

  新课程倡导的小组合作学习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气象,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法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然而,在这股合作学习热潮的背后,由于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解和操作存在着偏差,致使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不高,有的甚至于异化为课堂的“点缀”。回顾一下我们的物理课堂,出现了一些“刻意追求”、“生搬硬套”、“热热闹闹”、“样样俱全”的怪现象,好像只有这样做才能真正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理念,才能跟上新课改的步伐。而真正意义上的、实质性的小组合作探究很少,我们老师只赋予了它外在的表现形式,没有从本质上、内部去挖掘,最终导致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效率不容乐观。那么,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呢?
  要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把握好合作的契机是关键。教师应当从教学的具体内容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握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适当适时、合理有序地开展小组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和潜力,促进学生有效地合作学习。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就如何把握合作学习契机,提高合作学习效率,笔者谈一些自己的体会。
  一、搜集资料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新教材要求学生的知识学习不能仅局限于课本,要求课堂理论与生活实践相联系,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和“内化”,让学生带着设计好的问题去搜集尽可能多的信息、资料。由于要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信息,任务多,时间紧,学生通常不具备独立完成的条件和能力,这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就很快捷、高效。
  如在学习《杠杆》一节时,当介绍完杠杆的特点和杠杆平衡条件后,在进一步学习杠杆的应用时,可事先安排学生从多方面搜集生活、生产中各式各样杠杆的信息,具体的包括它们的形状、名称、用途等,由于杠杆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单靠个人的力量收集到的信息比较有限,这时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合作小组,让小组每个成员承担与其兴趣、能力以及家庭特点相当的一部分任务,这样可以使个人的优势最大化,以获得最佳的小组总体效果。比如是工人家庭的学生让他去搜集工业生产中应用到的杠杆知识:农村的孩子可让他去搜集一些劳动工具中有关杠杆的知识:喜好体育的同学也可以去搜集健身器材中涉及到的杠杆的知识:一些爱好电脑的同学可以去网上搜索杠杆的有关信息。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小组成员及时通报进展情况,介绍各自的收获,每个小组长把自己小组收集到的有价值的资料、信息甚至成功的实验表演,推荐给全班同学,实现最大程度的资源共享。这一过程丰富了学生的资料,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学生的才干,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此外,还有学生反映在搜集信息的过程中还增进了同父母之间的沟通,也算是一大收获。
  二、实验探究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物理学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个好的物理老师往往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这将为学生学好物理创设良好的实验情景,提供充足的感性体验。但是,如果安排每个学生独立完成大量的实验,获取每一个数据,课堂教学的时间明显不足,这时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通过小组合作,既保证了教学任务的完成,提高了教学效率,又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了合作的意义。
  如在学习《阿基米德定律》一节时,学生对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存在许多模糊认识。仅凭教材中一个实验,学生理解起来非常困难。为此,将此实验由演示变为学生分组探索。首先,让学生分组讨论,猜想影响浮力的大小因素,接下去的环节是验证猜想。由于猜想浮力大小与6个因素有关(液体密度、排开液体体积、物体密度、物体的体积、物体没入液体中的深度、物体的形状),要逐个进行研究需要很长时间,一节课的时间根本无法完成上述任务,此时就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有重点地落实以上其中的某两项任务,学生在实验中获得感知,再对数 据进行分析、比较、概括,进行思维加工,最后由各小组归纳结论:没入液体里 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只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其它因素无关。即Fw=ρ液gV排。在小组合作的进程中,培养了学生实 验操作能力,科学设想能力,在猜想与实证间建立联系的思维能力,真正发挥了物理小组学习的功效。
  三、遇到困难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一节课中盲目地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次数太多,不能一一落实,会造成教学内容不能很好完成,收效甚微。为了课堂效益的最大化,必须适当地安排合作学习次数。有些内容很简单,学生很容易理解,用讲授或自学的方法可以清楚的;有的教师也要花大量时间精力才能解决的,如果仍然采用组织学生讨论方式是不经济的。因此,教师备课时要分析内容的性质、难度,是否有合作学习的价值,可用其他教学方法就能达到目的的内容,不必一律交由学生讨论,切忌生搬硬套。例如:《浮力》这一节,物体在上浮、漂浮、 悬浮时是否受到浮力,学生只需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和课本插图自学就能明白,
  基本不需进行小组合作;而下沉的物体是否也受到浮力的作用呢?这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矛盾,有一定的难度,具有合作学习的价值。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就其天性来讲,是富有探索精神的探索者,是世界的发现者。”确实如此,学生们并不缺乏创造的潜能,只要给予他们机会,课堂就会成为智慧飞扬、探索融融的天地。因此,只要教师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发展角度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认真钻研教材,准确把握小组合作交流的 最佳契机,就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我们的课堂才能更高效。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熟市昆承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