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泉山【走进大泉山】

  从大同东行80余里,有一座在中国名山大川中根本找不到的山——山西省阳高县的大泉山。   大泉山不高,海拔只有1200米左右,属于燕山山脉的余段。很早以前,这里像北方绝大多数荒山一样,沙石裸露,沟壑纵横,土地贫瘠。解放前夕,大泉山下的西岭村,虽然只有二十来户,八十几口人,但却过着“天旱担不满锅,雨涝爬不上坡”的艰难生活。上世纪三十年代,河北农民张枫林和天镇农民高进才出家来到大泉山,在西岭村安家落户。他们在大泉山植树造林,治山治水:挖鱼鳞坑,修土谷坊,打坝筑埂,建库修渠,使这里的生态环境逐渐有所改善,农作物收成增加。1951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山西农民踊跃捐献“爱国丰产号”和“新中国农民号”飞机支援前线作战,张枫林、高进才二人毅然捐献山药五千斤。五千斤山药,在当时那个百废待兴的年代里是个特别巨大的数字,因而引起了时任县委书记王进的重视,王进据此写了一篇调查报告《大泉山怎样由荒凉的土山成为绿树成荫花果满山》。这篇报告不仅受到时任山西省委书记陶鲁笳的首肯,毛泽东主席看到后也大为赞赏,并写下了热情洋溢的按语,高度评价大泉山这个水土保持的典型。这篇文章发表在《人民日报》上,题目也由毛泽东主席亲自改定为《看,大泉山变了样子》。自此,西岭村改为大泉山,大泉山作为“全国治理水土流失一面红旗”,名扬三晋,唱响神州。
  今日大泉山又是一副什么模样呢?夏日里的一天,笔者偕友人来到了这处因毛泽东批示而成名、如今已淡出人们记忆的名山。
  站在大泉山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巨大的花岗石石板。游人到此,大都驻足举目。石板上刻着毛泽东主席为时任县委书记王进的调查报告《看,大泉山变了样子》一文的按语:“很高兴看完了这一篇好文章,有了这样一个典型例子,整个华北、西北以及一切有水土流失问题的地方,都可以照样去解决自己的问题了。并且不要很多的时间,三年、五年、七年,或者更多一点时间,也就够了。问题是要全面规划,要加强领导。我们要求每个县委书记都学阳高县委书记那样,用心寻找当地群众中的先进经验,加以总结,使之推广。”
  毛主席的按语虽然仅有139个字,但言简意赅,力量千钧,字里行间盈溢着主席的深切期望和对未来展望的激动与兴奋。资料显示,毛主席批示发表后,全国各地到大泉山参观的人络绎不绝,著名的全国劳模陈永贵、李顺达、申纪兰等都曾到这里参观,著名学者竺可桢、林镕、张乃凤等专门到大泉山进行实地考察,林业部还将大泉山水保工程制成模型送阿尔巴尼亚等友好国家展出。俄罗斯水保专家凯司·尔曼德、查斯拉夫斯基,美国博士工程师雷肯劳斯等亦专程前往大泉山进行考察。
  转过石板,仰面而望,高耸的大泉山像一座兀凸而起的绿色高塔。仰视处,几团白云缠绕山间。山顶上隐约有一座玲珑小亭。山路陡峭,窄窄的石阶就像挂在我们面前的天梯。石阶共139级,这是大泉山人按照毛主席按语的字数精心修砌的。石阶两旁,绿油油的野草,像青春洋溢的姑娘的秀发披在大泉山山坡之上。野草间,一簇簇一丛丛开得灿烂的野花,兀自快乐着,唱着煽情的歌。未开的花蕾则翘然地肃穆成少女乳头样的圆满鼓鼓的红晕,将大自然的甜蜜恁意铺张。
  爬上小亭,四周青砖漫地,树影婆娑。亭内竖有一块纪念碑。这位被纪念的人物就是大泉山水土保持的功臣高进才。据说,毛主席批示发表后,大泉山蜚声全国,成了全国农业战线的一面旗帜,高进才也因此成为全国著名的劳动模范。嗣后,他先后当选为二届、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出席了党的九大和十一大,还应毛主席、周总理邀请两次参加国庆观礼,一次参加国际劳动节观礼,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的亲切接见。1989年,高进才溘然长逝,遗体被乡亲们安葬在大泉山,安葬在了他一生辛苦劳动、努力改造过的地方。高进才去了,他不仅把一座座青山,一层层梯田留给了大泉山人,还为大泉山人留下了“知难而进、穷则思变、坚韧不拔”的可贵精神。
  此刻,小亭里游人如织。人们远观山色,近赏花容。看山,重重叠叠,青翠润泽;观花,万紫千红,沁人心脾。山上的树,树上的花,交相辉映,像一幅天然的图画。人们视野里那些本该黄土裸露的纵横沟壑,都被绿色覆盖着,犹如到了江南,色彩柔润,风光旖旎。人们沉醉其中,不忍挪步。
  “瞧,电视塔!”友人叫着,就要拉我过去,但刚要起步,又停住了。我突然发现,这里的山势随心而变,或如温文尔雅的长者拄杖而立,或如亭亭玉立的少女含羞翘首,或如傲气十足的公子昂首挺胸,或如稚气未退的幼儿嬉戏玩耍。山石也变化多端,或稳如扣地的大钟,或动似飞来的仙鹤,或静若卧地的老牛,或形似飞奔的野兔……绿树红花,蓝天白云,真可谓移步换景,一步一景,一步一画。而且,从这座山到那座山,根本没有路。层层树影,浓荫密布,随手一招,那浓浓的绿意便款款而至。穿行林间,一路苍松挺拔,杂木丛生。轻风吹过,松涛阵阵,馨香袭人。间或几声鸟鸣,泉水叮咚,妙趣横生。那一块块裸露的山石,如山水画中不经意的几点点染,又给大泉山增添了几多色彩,几多风情雅致。
  在大泉山深处的谷底,有一汪清澈透明的湖水,湖四周是用石子砌成的。从山上壁岩渗下的泉水跌落在湖面上,“叮咚”声中溅起了亮晶晶的散珠。那湖水也绿得出奇,绿得有点深邃又有点哲学,有点天真又有点纯洁。天真烂漫的女孩儿们把手伸向水中,围着湖水嬉闹起来,水花溅了一脸一身。在这里,天地合一,动静合一,人景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达到了极致。
  走进大泉山,享受当年那些为保持这方水土而“战天斗地”的人们的无尽荫泽,我想了很多很多。大泉山,是大自然的杰作,更是大泉山人改造自然、建设美好家园的杰作。大泉山的每一景,都是工笔画,精致细腻,无与伦比;大泉山的每一物,都是赞美诗,声情并茂,气势磅礴;而整个大泉山,凸显得是一种精神,一种气势,这就好像一个造诣深厚的国画大师在倚天泼墨,画就的是一幅风格豪放的大写意,墨彩淋漓,纵横恣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