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林先生课堂学习笔记】

  编者按:老一辈雕塑家王一林先生于1929年生于辽宁,曾作为志愿军入朝参加抗美援朝。上世纪50年代初在解放军华北空军政治部文工团从事舞台美术工作。上世纪60年代初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担任北京市美术公司绘画雕塑室创作员。雕塑作品有《曹雪芹》《和平里》等。以下内容是王一林先生于1959年7月至1962年5月期间在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课堂学习时所记录的课堂笔记,其中分别记录了留法一代著名雕塑家曾竹韶、王临乙、滑田友在雕塑课堂上的习作指导,以及王一林先生的学习心得。教学笔记如实地反映了当代中国雕塑教学初期,留法雕塑家在雕塑习作教学方面的指导理念和探索路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那个时期美术学院在雕塑教学模式方面呈现的概况,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本刊自本期起,将陆续发表王一林先生课堂笔记的全部内容,同时配以王先生手稿照片及雕塑范例以供读者品鉴。在此衷心感谢王一林先生为中国雕塑发展所做出的贡献与支持。
  7月2日
  今天第一天,曾先生就给我的速写提了意见,这速写是为这次人体习作记录重心和动态的关系而画的。
  曾先生的意见:
  从速写上看,你的感觉有错误,上方,即胸廓画大了,这是比例问题;另外大的运动线没有强调出来,模特的特征没有完全画出来。因此在进行泥塑时要注意这几点。
  我计划这次的习作这样来做:
  2日,(今天)用垂线检查架子,固定架子,尽管今天已经加了泥了,那么……
  3日,注意方向面(大的)作动态。
  4日,制作动态(作高点,为什么要作高点?)
  这周结束。
  6~11日,用垂线、卡尺找准8个点,用垂线、卡尺找出准确的高点。(每天课堂头3节按此计划,后2节注意方向面)
  这周重点解决动态比例问题。
  13~18日,在前一周的基础上作体积,头、颈、胸、腰、盆骨、下肢、上肢……
  这周解决结构问题。
  20~23日,检查大体,包括线的贯穿和面的联系,检查、修改和加强。
  24~25日,27~28日,大体中的小体,要兢兢业业的作。要慢,多看,用最后两天进行面的排列。大体与细部的关系的统一,习作完成前应作的工作要怎样进行?这一点将在20日请教曾先生。
  最后这周解决大体与细部的关系问题。
  昨天,我和吴纯斌谈了一下,他说滑田友先生对于人体习作时提出的步骤是:
  第一步——即第一运动,也就是动态,在这一点上把握模特动态首先思想要做到主动,不要孤零零地光作动态。
  第二步,在动态上附着体积,做头、胸、腹、四肢等,即结构的塑造,仍是在雕塑大体。
  第三步,塑大体中的小体。作准各局部中的体积本身的造型和它们之间的关系,亦是在塑造结构。
  第四步,是找到形体之间的贯穿,主要指动态线的贯穿。
  第五步,要注意形体内部的排列,主要里面的联系,即把面也要贯穿起来。
  △比例的准(确)→和松紧的关系怎样体现,这个问题要请教于先生。
  △组织结构的准(确)→大小体形的体积的准确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联系得好。
  曾师意见(注:曾竹韶先生简称)
  将曾先生对我速写所提意见的具体内容述于下:
  先临原来的速写于下(图1)
  ①这一段上肢画长了没有注意到比例。
  ②后脑的线要与中心线贯穿起。
  ③中心线的弯曲度小了,没有模特强烈。
  ④腰身太粗了,不像这个模特。
  ⑤这一段是压缩的,但画得有些拉长。
  ⑥大腿内侧的线要与肩头有呼应,在速写上不明确,不能一眼看到,或者说是不能感觉得到。
  ⑦重心腿的轮廓线没有一直一弯的强烈对比。
  ⑧这两条一直一横的大线条所构成的形式感不强烈。
  △构成胸廓的那4个红点给人感觉胸部大面成为菱形了,不正了,而模特是很方正的。
  2日晚记:
  明天按计划是做方向面,做动态。上课:①用卡尺先定两足跟。②用比例尺再定一次耻骨及胸骨上高及胸窝的位置(高低)。③用垂线(从正和侧面来定)找出胸骨上窝和重心腿内外踝的空间位置。同上查一下第7颈椎和重心腿跟的关系。
  以上要在第一节课时做完。
  7月3日
  今天上午的课基本上是按照计划进行的,所谓做方向面、做动态,实际上是准确的做出面的起点转折处,做构成动态度的主要点,(即因某一种动态而产生的与另一动态完全不同的骨骼的和肌肉的变化)。我虽然是这样想的,这样做的,但曾师却给提出如下的意见:
  不要注意细节,多做大体,慢做。
  是的,我的“头”正如曾师所说是做得具体了,应该只把方向面做对就可以了,所谓大平面,也并非是“平”,曾师指我的“胸”说:“胸部的平面不是从肩峰两点到乳头两点所成的平平的一个面,而是把肩峰两点做对,做的细一点,把胸大肌边缘部分的转折做得准,明确就行了,至于在这个范围之中仍是胸部看来丰满的一整体,而不是用板(子)打成平平。”
  其次他谈到:“这个胸(部)的大面要和头部的方向面联(系)起来,因而要注意头胸之间的颈(部)的面与头(部)的中间面。”
  他还指出:右侧面的重心有问题。在看过右侧面之后他又看了前面,没有提重心问题,但却说我:“不要做某一个方向的时间太长了,这就难以照顾整体。”意思是正面重心问题不大,侧面就没有做好。
  明天(4日)按计划是做动态,做高点。第一节课时再找由头转下来的中心线,从正面找半节课时,再从侧面找半节课时。第二节从前面找肋弓和髂嵴两高点。
  7月12日
  上周末曾师又给我的泥塑提出如下的意见。   曾师意见
  他说:“胸廓的体积不够,没有模特壮,下肢尚可。”
  按他的意见应该考虑的问题是:(图2)
  ①这一带溜过去了,缺少一个中间转折面。在我的泥塑上这两点低了。
  ②这3个大面要联系起来。
  ③这一处也加得不够。
  曾师对做人体的步骤(要求)
  按曾师的意见做人体时,第一是找准8个点,运动和比例。第二是注意方向面的联接。第三是在这些方向面里作局部的体积。第四是大的方向面和这些局部的互相关系的整理工作。
  关于(处理)面的转折曾师举局部为例:(图3)
  ①这4点他说我没有做准。
  ②右臂从高点开始直接向外转,要做得方些。
  ③右臂从高点开始柔弱的向外转,因此就做的圆。
  他还提出:(图4)
  ①这两块面的方面没有做出扭转的感觉,平了。
  ②这两块侧面要联接起来,从臂部开始一直上去,逐渐联接扭转直到后脑。
  关于大的面和局部关系:(图5)
  这些高点在一个平面上,构成大面,中间的凹处不能做得突出,这种凹处不能单独处理。
  7月17日
  曾师意见
  ①前腹肋平了,我做的(图6),他提出要(图7),所以他说:“饱满与否不在于多泥使之体积大,找出体积(形体)的转折,比如前腹肋将(图6)中2,部分加大即宽了,而且也感到有节奏。
  ②腹部和胸部的方面他提出:一个是往这边扭,一个是往那边扭,转折处在腰(部),我的不明显。
  ③关于“活”(图7)他指我前边的一只脚说:“要将膝关节向外转,将1、2处之高点找对,将左右上下的关系做出来,自然就‘活’了。”
  ④此外,他说我做东西干瘪,不润,无活力。
  7月21日
  与曾师座谈时,曾对泥塑素描等意见。
  昨晚到曾师家中闲谈,他提到:在习作上工作开始之后,除了重心、结构、比例之外,还要着眼于什么呢,要看到模特的特点,形体、大动作(即特定模特的特定动态下的一切特定的与别个不同的特征),把这个做出来才是艺术,否则只能是机械的科学的东西。
  做东西要先做高处(高点)后做低处(低点)。
  节奏在雕塑上大体说来是比例、起伏,而韵律则是动作的联接和动作的表情。
  在雕塑上要探索的就是怎样通过体积来思索主体、表情等。
  在做法上,局部(某一部分)与另一部分的联系,要通过虚实(例如左边圆了,右边最好是平的、直的;前边暖了,后面最好是冷的)接起来,以便用有虚有实来达到完整的整体效果。
  联想:(图8)
  至此,使我想到他前天谈我的人体(习作),上腹部等处理问题,他说:“压缩部与拉开部的虚实关系要做出来,给人的感觉才能生动。”他指出,压缩部的腹直肋是圆的球的感觉,而拉开部的腹直肋则是扁的,这一来合乎自然规律,二来也就是,要在艺术上强调这种虚实关系,正如一张画,颜色上有冷暖,冷暖一层层转变,以及清楚和模糊的变化一样,才生动;否则就到处一样,结果什么也表现不出来。
  关于画素描曾师谈到:
  今后在素描上不要追求光、起伏、空间等,要求感受,故要快画,要把总的形体所给我们感受到的总的印象画出来,这对雕塑或者可以说对艺术创作要做一件艺术品时才有用处,才用得上,否则做出来的东西就不艺术,因为没有感受到突出的印象,而……(注:文字缺失)
  7月28日
  本学期结束
  这一学期结束了,所谓这一学期,不过是这一个半月的课堂学习。这期间对塑造的认识似乎更进了一步,但实际操作差的太远了,可见这不是光用嘴的事,说得再好作不出来也是枉然,而我现在正处在这样的景况之下,必须改变这种状况,如何改呢,做,多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