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写字不再滑坡_滑坡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可是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书写质量整体下降,书写水平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呈现滑坡趋势。因此,帮助学生端正写字姿势,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做到笔笔规范,字字端正,行行整齐,从而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我们应该怎样使学生由不重视写字,厌烦写字,写不好字转为愿意写字,喜欢写字,写出端正的字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兴趣引导,爱上写字
  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曾经说:“我在学校时期形成的性格中,对我后来发生影响的是我有强烈的多样的趣味,沉溺于我感兴趣的事物,能深入了解任何复杂的事物和问题。”由此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学生来说,只要是他们发自内心由衷喜爱的,他们的学习时间就会相对较长,学习效果也相对较好。因此,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激起学生的写字兴趣,使学生对书写充满激情和自信,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1.故事激励,善施教化
  小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听故事是他们的天性。教师可以绘声绘色地讲述古今书法名家们练字学书的逸闻趣事,把小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写字教学中来,为小学生练字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例如,教学“板”这个生字后,我给学生们讲述了我国唐代的大书法家怀素小时候勤奋练字,没有钱买纸,就在木板上练习写字,天长日久,竟然把木板写穿的故事。听了怀素练字的故事后,学生们不仅学会了书写“板”字,而且激发出了发奋练字的万丈豪情。在教学生字“绿”时,我先和孩子们一起欣赏大诗人王安石的千古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然后给学生们讲述王安石在确定用“绿”字之前,曾先后选换了“到”、“过”、“入”、“满”等多个字的故事,使学生不但记住了“绿”这个生字,而且学习到了王安石对待语言精雕细琢的精神。
  2.放飞想象,活化字形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汉字是由抽象的笔画组成的,在写字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汉字的构字规律,引导学生放飞想象,通过编儿歌、猜谜语、画图、喻字形等方法,把一个个抽象的方块字演绎活化成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使汉字的字形深深地印在学生的心中。例如,在教学“山”字时,我先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看看“山”像什么。很多学生一下子就发现了,大声喊道:“像连绵起伏的山。”我相机出示山的图片,使“山”这个字在学生的头脑中更具体,更形象。在学生已有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我把山的图片、篆文的“山”、楷书的“山”放在一起,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演变规律。抽象的“山”字在学生的头脑中逐渐被图像代替,这样,学生只要看到山,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山”的字形。
  二、授之以渔,书写得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大教育家卢梭也说:“问题不在于教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给他研习学问的方法。”这些都强调了学习得法的重要性。在写字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科学的书写方法。学生掌握了写字方法,才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1.学会观察
  清代书家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说:“先能察,后能拟。察进一分,拟近一分;拟近一分,察进一分,终身不复止。”观察是把字写好的先决条件,只有细致观察,使字的形状、笔画、间架结构在头脑中留下印象,眼中之字变成了心中之字,在下笔时才能把字写正确、工整、美观。因此,学生要想把字写好,就要先学会细心观察每一个字。例如,“心”字虽然只有四笔,想写好却很难。因此,指导书写时,我先引导学生观察“心”字在田字格中的笔画位置,特别是卧钩的起笔和收笔的位置以及三个点的书写位置。通过细致地观察,学生们发现,“心”字字形略扁,卧钩从横中线略往下起笔逐渐向右行笔,收笔的钩要指向卧钩的中心处,钩尖收笔处应比卧钩的起笔处要低一些;第一个点从左下格横中线处起笔向左方行笔,第二个点和第三个点则起笔后向右行笔。这样,“心”字印在了学生心里,学生写起来自然得心应手了。
  2.发现规律
  汉字字数繁多,字形各异,逐一学习费时费力,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写字时,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指导一个字,带动一类字,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例如,在教学“想、思、念、恩”时,学生细心观察后,马上发现了这四个字的“心”字底的共同点:字形宽扁,中间的点较低。教师引导学生编了一个顺口溜以记忆这一规律:“写字碰到‘心’字底,中间一点向下移,三个点儿排得齐,弯弯钩儿要注意。”再如,教学独体字“木、米、水”时,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撇和捺收笔时要比中间的竖略高,就像一个人,腿总要比胳膊长些才好看。通过这样的指导,学生掌握了书写规律,闻一知百,不仅大大提高了写字效率,还培养了创新思维能力。
  三、强化训练,习惯保航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的重点在‘育’。所谓‘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好习惯使人受益终身,学生要想写出一手端端正正、漂漂亮亮的字,就必须先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而书写习惯中最重要的就是写字姿势的规范。小学生写字姿势不规范,危害很大,轻者降低书写质量,养成不良的写字习惯;重者影响身体发育,损害身心健康。为此,教师要端正学生的写字姿势,让学生真正懂得“提笔便是练字时,练字不忘好姿势”的道理。
  1.明确要求
  正确的书写姿势是写好字的前提,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要想端正学生的写字姿势,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要求。《朱子家训》中概括的写字要领是“身正、心静、气顺、自然”。在具体讲述和示范后,我帮学生归纳出“八个字”——头正、身直、臂开、足平和“三个一”——一尺、一拳、一寸。“三个一”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使其具体化:眼离书本一尺,只要学生把身体坐直,这时眼睛和书本的距离就是一尺;胸离桌子一拳,身体坐正,左手握拳在胸口和桌子之间量一量;手离笔尖一寸,右手握笔,左手二指并拢,从笔尖量二指宽,即一寸。执笔方法讲述起来比较枯燥,教师可以借助儿歌帮助学生记忆:“虎口张开一个圈,手心里面握鸡蛋。拇指侧面用指肚,中指侧面顶笔杆。”
  2.强化训练
  一拳和一寸,学生理解起来容易,做到却很难。为了帮助学生强化“一拳”这一概念,我让每个学生准备了一个大大的铁夹子,在写字时把这个夹子夹在胸前的课桌上。这样,天长日久,习惯成自然,胸离桌子一拳自然就到位了。而“一寸”则是借助小小的橡皮筋,让学生二指并拢量好距离后,用橡皮筋做上记号,久而久之,“一寸”这一概念便印在了学生的脑海中。头正和身直的强化训练则是写字时让小学生在头顶放一本书,只要小学生能做到头顶的书不滑落,自然便可以头正又身直了。由于小学生手指力量较弱,无法长时间保持正确的执笔姿势,因此教师一定要时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姿势,发现问题就及时纠正,反复强化训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小学生要掌握千变万化的书写线条,就离不开扎实的写字基本功。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书写充满热情和自信,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授之以渔,依靠科学的书写方法引导小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强化训练,让“提笔便是练字时,练字不忘好姿势”为小学生写好字保驾护航。“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写好字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到,关键在于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教师只有不断努力,夯实写字教学,才能为小学生今后写好字打下坚实的基础。
  (责编 莫彩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