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内部审计准则体系及经济责任审计风险防范

内部审计准则体系及经济责任审计风险防范 主讲人吴得林北京德和会计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 主要内容介绍 第一部分内部审计准则体系建设第二部分经济责任审计中容易出现的风险以及规避措施一 实施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 被审计企业或审计对象往往提供的会计资料不全面不完整二 被审计企业所提供的会计资料内容不真实三 被审计单位或审计对象的任期时间较长 情况复杂 导致审计风险的加大四 领导的主管责任与直接责任难以区分五 应审的经济事项没有审全审透六 依法定性处理难七 审计评价没有统一标准八 内部控制制度评价是经济责任审计中难以掌握和控制的环节九 经济责任审计的非专业技术方法的运用十 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及相关业务报告 一 内部审计准则体系建设 一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制定依据与目标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内部审计条例 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目标 1 贯彻落实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内部审计条例 以及相关法律法规 加强内部审计工作 实现内部审计的制度化与规范化 2 促使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按照统一的内部审计准则开展内部审计工作 保障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依法行使职权 保证内部审计质量 提高内部审计效率 以促进组织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3 明确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责任 发挥内部审计在强化内部控制 改善经营管理 提高经济效益中的作用 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4 建立与国际内部审计准则相衔接的中国内部审计准则 二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体系 二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体系 二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体系 三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约束力 1 内部审计基本准则 内部审计准则公告是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进行内部审计的法定要求 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在进行内部审计时必须遵照执行 2 内部审计指南是对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进行内部审计的具体指导 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应当参照执行 四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适用范围 1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适用于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进行内部审计的全过程 2 无论组织是否以盈利为目的 也无论组织规模大小和法定组织形式如何 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在进行内部审计时 都应遵循内部审计准则 五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制定与发布程序 1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委员会 是中国内部审计师协会下设的专门委员会 负责制订中国内部审计准则 2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制定程序 1 选定项目 2 拟定初稿 3 征求意见 4 修改定稿 3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发布 审计署批准发布中国内部审计准则 我国内部审计准则体系包括 1 一般准则2 作业准则3 报告准则4 内部管理准则 1 一般准则 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应考虑组织的性质 规模 内部治理结构及相关规定 并配备一定数量具有执业资格的内部审计人员 内部审计机构应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制度 并积极了解 参与组织的内部控制建设 内部审计人员应具备必要的学识及业务能力 熟悉本组织的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 并不断通过后续教育来保持和提高专业胜任能力 内部审计人员应当遵循职业道德规范 并以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执行内部审计业务 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应保持独立性和客观性 不得负责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的决策与执行 内部审计人员应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技能 能恰当地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 2 作业准则 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 应充分考虑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的问题 内部审计人员应在考虑组织风险 管理需要及审计资源的基础上 制定审计计划 对审计工作做出合理安排 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前 应向被审计单位送达内部审计通知书 并做好必要的审计准备工作 内部审计人员应深入调查 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情况 采用抽样审计等方法 对其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 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测试 内部审计人员可以运用审核 观察 询问 函证和分析性复核等方法 获取充分 相关 可靠的审计证据 以支持审计结论和建议 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应积极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审计 在计算机信息系统下进行审计 不应改变审计计划确定的目标和范围 内部审计人员应将审计程序的执行过程及收集和评价的审计证据 记录于审计工作底稿 3 报告准则 内部审计人员应在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后 出具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的编制应当以经过核实的审计证据为依据 做到客观 完整 清晰 及时 具有建设性 并体现重要性原则 审计报告应说明审计目的 范围 提出结论和建议 并应当包括被审计单位的反馈意见 审计报告应声明内部审计是按照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规定实施 若存在未遵循该准则的情形 审计报告应对其作出解释和说明 内部审计机构应建立审计报告的分级复核制度 明确规定各级复核的要求和责任 内部审计人员应进行后续审计 促进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合理 有效的纠正措施 4 内部管理准则 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确定年度审计工作目标 制定年度审计计划 结合本组织的实际情况 制定审计工作手册 以指导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 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建立内部激励约束制度 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 考核 评价其工作业绩 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在组织适当管理层的支持和监督下 做好与外部审计的协调工作 对内部审计准则的进一步修改完善 内部审计人员后续教育准则 信息技术内部审计准则 内部审计报告指南 和 内部控制审计指南二 内部审计准则法律地位亟待提升国外的实践经验从国外情况看 美国 萨班斯法案 对上市公司董事会设立审计委员会 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等方面的要求 已成为法律层面的规定 西方国家内部审计法制化已经成为发展趋势 我国内部审计准则是由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制定 并以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名义发布实施 不具有法律上的强制性和权威性 因此 内部审计准则的贯彻实施 主要是靠单位的自律 第二部分经济责任审计中容易出现的风险以及规避措施 主要从以下十个方面分析 一 实施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 被审计企业或审计对象往往提供的会计资料不全面不完整二 被审计企业所提供的会计资料内容不真实三 被审计单位或审计对象的任期时间较长 情况复杂 导致审计风险的加大四 领导的主管责任与直接责任难以区分五 应审的经济事项没有审全审透六 依法定性处理难七 审计评价没有统一标准八 内部控制制度评价是经济责任审计中难以掌握和控制的环节九 经济责任审计的非专业技术方法的运用十 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及相关业务报告 一 实施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 被审计企业或审计对象往往提供的会计资料不全面不完整 如何解决上述问题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经济责任审计所需要资料清单 的科学运用1 经济责任审计所需资料清单 会计核算及财务分析资料2 经济责任审计所需资料清单 永久性文件档案资料文件资料的序时统计分析表1 董事会 2 股东会决议 3 经济合同 4 各类发票及收据 5 银行账户序时账及银行对账单 6 劳动合同及员工出勤统计等 内部员工职位的安排及时间排序 二 被审计企业所提供的会计资料内容不真实 如何解决上述问题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考虑 建立承诺制度 明确法律责任资料的原件与复印件的核对 并加盖单位及个人印章利用网络及其他科学技术进行辩认真假序时比较资料的差异更重要的是全面了解与企业经营相关的其他经济政策 财政税务 银行保险 行业协会 劳动及社会保障 安全生产及环境污染等 三 被审计单位或审计对象的任期时间较长 情况复杂 导致审计风险的加大 解决上述问题 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 研究本地区甚至于我国企业领导人员成长过程及特点 分类制定审计重点特别是所属期间 共四种类型 1 打拼型 即通过自己的努力从小到大 从贫寒起家到企业界出类拔萃的优秀企业领导 其审计的重点放在后期阶段 2 投机型 即通过自己努力 借助于其外部关系 内部人脉及其他非经验因素 主要因投机因素让自己发展起来的企业领导 其审计的重点应该要放在两头 3 机遇型 即很大程度是因为机遇 让自己走上企业领导人岗位 其审计重点应该放在中期 4 委派型 即主要是因组织上的委派功职位安排 其在企业领导岗位的主要动机是求稳及业绩需要 其审计的重点应该放在前期和后期 四 领导的主管责任与直接责任难以区分 理论上讲 领导的主管责任是指未直接决策或直接经管的经济行为 领导的直接经济责任是指领导认同或批准的决定 规定和制度 或直接经办 直接签署的意见 直接签字报销 或被明确告知又无反对意见的事项形成的经济责任 而实际工作中 两种责任很难区分 什么是直接责任 什么是管理责任或间接责任 什么是直接责任 什么是直接责任 根据 两办规定实施细则 的规定 直接责任是指领导干部对其任职期间的下列行为应当负有的责任 职务犯罪 一 直接违反国家财经法规的行为 二 授意 指使 强令 纵容 包庇下属人员违反国家财经法规的行为 三 失职 渎职的行为 四 其他违反国家财经纪律的行为 直接责任的分类 所谓领导干部直接违反国家财经法规的行为 是指领导干部自己实施或者参与实施的与其担任领导干部的特定职务有关联的违反国家财经法规的行为 所谓领导干部授意下属人员违反国家财经法规的行为 是指领导干部通过使其下属人员或其他有关人员了解其对某一事情或行为的主观意志或者意愿来影响其下属人员或其他有关人员的具体行为 藉以实现其实施违反国家法规行为的意志或意愿的做法 所谓纵容下属人员违反国家财经法规的行为 是指领导干部明知其下属人员实施了或者正在实施违反国家财经法规的行为 而根据其所负职责该领导干部应当予以制止或对此行为做出处理 处罚而不予制止或不作处理 处罚的放任 放纵甚至鼓励的行为 所谓领导干部的失职行为 是指领导干部没有履行职责或者没有恰当履行职责 致使国家 社会 人民或国有企业 国有控股企业的利益遭受损失的行为 所谓领导干部的渎职行为 是指领导干部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 致使国家 社会 人民或国有企业 国有控股企业的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什么是管理责任或主管责任 根据 两办规定实施细则 的规定 领导干部的主管责任是指领导干部在其任职期间基于其特定的职责而应当负有的除直接责任以外的领导责任和管理责任 如对本单位 部门存在的违纪违规或损失浪费等问题应负的责任 所谓领导干部的管理责任 是指领导干部基于所在单位管理的内部分工而由自己负责管理的事项 进而应负有的相关经济责任 管理责任一般指领导干部因内控制度不健全 监督不力 疏于管理等原因造成的对所在单位的各种经济问题应承担的责任 所谓领导干部的领导责任 即指虽然领导干部按所在单位管理的内部分工没有直接管理有关部门或事项 但由于该单位的所有行为都在其职责范围内 进而应负有的相关经济责任 五 应审的经济事项没有审全审透 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 可以基本解决问题 科学分类企业领导 把握其审计所属年度及审计重点以个人违法乱纪事实为突破口 制定科学的审计引导研究重点审计领域或重要审计事项 科学安排审计力量及审计时间专业查账与内部调查相结合 制定合理的审计方案或审计计划 六 依法定性处理难 主要措施有 以人为本 所有的经济责任都具体落实到个人区别分析被审计对象 企业领导人 的类型或发展方向 要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感分析研究经济责任定性的常用概念 以及在本系统使用的具体情况 差 一般 好 良好不符合 基本符合 符合能执行 基本执行 全面执行情况 问题 违法乱纪不规范 错误 不正确 需要进一步完善 有待完善等等会计核算有误 会计处理不规范 会计信息不真实 会计信息失真未完成 基本完成 完成或全面完成 七 审计评价没有统一标准 1 审计评价应当紧紧围绕被审计领导干部的相关经济责任进行 与被审计的领导干部不相关的行为和事项不评价 2 审计评价应当在审计事项范围内进行 与审计事项不相关的行为和事项不评价 3 审计评价要依据审计报告所列的事实进行 审计证据不充分的事项不评价 4 审计评价要依据重要性原则进行 对一般性的问题可以不做评价 5 审计评价既要反映被审计的领导干部的问题 又要反映其相关业绩 审计评价要避免相互矛盾 6 审计评价要注意用语规范 表意明确 八 内部控制制度评价是经济责任审计中难以掌握和控制的环节 内部控制的目的是指内部控制想要达到的目标 大致包括 1 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 完整及对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