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十篇(一)

学海无涯 一 初中语文新课标 学习体会与心得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尽管主要任务是要顽强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倡导自主 合作 探究式学习 但是课改是一项综合性改革 因此 在语文学科实施新课标 进行课改中 不论是思想观念上 还是具体操作层面上都发生巨大转变 梁启超说 非精不能明其理 非博不能至于约 我觉得这句话用于新课程改革本身很适合 与过去的教学大纲相比 新理念在某种程度上吸收了多年来语文教育改革中的经验教训 对语文教材编写 教学指导 语文评估与考试等都有一些明确的规定 它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强调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 更注重语文课的人文性 注重语文学科的文化内涵 首先 要学习和领会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是指导教师教学的纲领性文件 上新课程之前教师必须学透 很难想象 对新课程标准不熟悉的教师 能把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好 教师在学习新课程标准时要在学透的基础上进一步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精神 语文新课程标准只是一个教学原则性 方向性 计划性的指导文件 教师既要严格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去进行教学 又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 教师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等诸多因素去实施教学 其次 要认识到新课程标准不只是为教师制订的 也是为学生的学习制订的 语文新课标要求学生通过不同阶段的学习 达到相应的语文水平 让每一位学生通过在课堂上进行语文学习 得法于课内 应用于课外 生活处处有语文 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指导学生在课堂内学语文 也要求教师教会学生在课堂外学语文 第三 要转变观念 如果教师的思想观念不转变 即使是制订了再完美的新课程标准 也执行不了 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认为语文教学重在工具性 但我个人认为 新课程标准除了肯定语文教学的工具性 更多的是注重语文的人文性 这就要求每位教师都要转变观念 在转变观念时 有些教师认为应该彻底否定原来的教学观念 我不赞同这种看法 强调要转变观念 并不是对传统教学思想的全盘否定 而应该是对传统教学思想的扬弃 第四 要转变角色 新课改要求教师要从教导者转变为服务者 强调在课堂教学活动中 教师自始至终都是组织者 引导者 激发者 陪伴者和参与者 学生才是主角 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 教师的教一定要围绕学生的学服务 这样 教师要转变为服务型的角色 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做到 三备 一备学生 二备教材 三备教法 包括教具 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订比较科学的教案 为学生所想 想学生所需 解学生所难 这样 学生在学习中才能更充分地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 创造性 我认为 在进行语文新课程的教学中 不必每节课都要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也不必把每一篇课文都变成剧本来让学生去表演 特别是像没有先进教学设备的农村学校 能结合当地学校和学生的实际 用好黑板和粉笔也是很不错的 不能错误地认为多媒体教学就是启发式教学 也不能错误地认为课堂一定要搞表演活动才能体现新课改的精神 教法和教具的选用应基于以下几点来考虑 看看能不能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是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听 说 读 写的能力 是否有利于充分利用当地的教学资源 是否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现在的课程改革可谓热火朝天 但是也有一些做法值得反思 比如有些人的认识有误区 认为课改是赶时髦 是走形式 是要让课堂热热闹闹 对学生不能批评不能惩罚 其实不 学海无涯然 那些并不是新课程的核心 教育改革要落到实处 扎实有效 需要我们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 今后 对于自己的教学我还需要不断地反复地学习 实践 反思 调整 这样才能逐渐摸索出真正适应新课标要求也适合学生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不断积累课堂教学经验 在实践中不断地成长成熟 不断地产生积累灵感 正如前苏联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说 我只相信一条 灵感是在劳动时候产生的 劳动 这是一切钝感的最好的医生 要从容地着手去做一件事 但一旦开始 就要坚持到底 让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共同携手并进 创造明天的辉煌吧 二 新课标之如何讲与学目前 初中新课程改革已经全面铺开 有些教师觉得语文课越来越难教了 有些学生也觉得语文课越来越难学了 这段时间 我参加了县里组织的教学研修 学习了一些关于教改的内容 也积攒下了一些经验 在此 我想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语文 课程标准 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 前言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第三部分 实施建议 第四部分 附录 这个标准 是九年一贯的 把小学到初中毕业的九年分成了四个学段 第一部分 前言 前言的总论部分 首先论述了现代社会对公民的要求 这也就是语文教学所要承担的责任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具备创新精神 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 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 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我们的语文教学 就是要向着这个方向努力 总论部分还论述了 课程标准 的制定原则 一个最根本的原则 就是 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 前言部分第一节 论述了语文的 课程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这里要强调一个问题 语文是交际工具 交际的内容就属于文化范畴 所以说语文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课要对学生的情感态度进行熏陶感染 要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这其中 要强调文学教育 只靠语言 文字 实用文的阅读和写作 无法全面完成语文课程的任务 文学教育在对学生的情感态度进行熏陶感染方面 在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方面 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方面 具有得天独厚的作用 再谈一下 工具性 和 人文性 的争议问题 工具性 的基本内涵和19世纪末 20世纪初兴起的科学主义思潮相通 这一思潮是以追求实用的唯功利主义的科学观为基础的 关于语文学科的性质 当年提出 工具性 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 在今天看来 仍然有它的现实意义 但是片面强调 工具性 的确产生了相当程度的消极影响 于是语文界对此进行 学海无涯了反思 提出了 人文性 的口号 放眼世界范围的教育领域 20世纪的大半个世纪里 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两大思潮的论争始终没有停止过 国外两大思潮的论争和我国语文教育界 工具性 和 人文性 的争议 是社会及教育发展到一定时期必然产生的现象 工具性 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实用功能和语文课程的实践性的特点 人文性 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 实际上 语文课程这两个方面的特点是统一的 科学与人文的统一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可以成为人们的共识 总论部分第二节 论述了 课程的基本理念 共四个方面 一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解释两个概念 一个是 全面提高 一个是 语文素养 全面提高 就是 课程标准 所设计的课程目标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力争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达到这一目标 获得现代公民都必须具备的基本语文素养 另外 要全面发展 在 知识和能力 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方面不能偏废 语文素养 这些年来总是谈 语文能力 这里提 语文素养 是什么用意 语文素养 和 语文能力 有什么差别 能力 一词 现代汉语词典 的解释是 能胜任某项任务的主观条件 有的心理学书籍定义为 足以使人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的心理特征 素养 一词 现代汉语词典 解释为 平日的修养 辞海 解释为 经常修习培养 也就是说 素养 属于个人 修养 问题 对于 修养 现代汉语词典 解释为 指理论 知识 艺术 思想等方面的一定水平 辞海 的解释为 指在政治思想 道德品质和知识技能等方面 经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所达到的一定水平 如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修养 文学修养 从上述工具书关于 能力 和 素养 的解释来看 能力 是指人能胜任 能完成某项工作的自身条件 应该包括心理和生理的条件 重在 功用性 素养 是指人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 修习培养 在某一方面所达到的高度 包括功用性和非功用性 长期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了的说法 语文能力 是指读写听说的能力 课程标准 所提的 语文素养 包括 字词句篇的积累 语感 思维品质 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 识字写字 阅读 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 文化品位 审美情趣 知识视野 情感态度 思想观念等内容 语文能力 包含在其中 二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教育有以下三点特点应该引起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注意 学海无涯1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 把语文课程和自然科学类的课程进行比较 可以看出 语文课程的内容中 具有大量的具体形象 往往带有强烈的个人感情和主观色彩 人们对于语文材料的理解 应该有一致的地方 否则人际交流就无法进行 但是在很多情况下 由于各人的知识背景 生活经验 体悟的角度等方面的差异 面对同样的作品 特别是文学作品 人们会有不同的理解或感受 这是完全正常的 正如人们常说的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因此 语文教学特别提倡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 也特别需要注意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的理解 同时要注意 开卷可能 有益 也可能 有害 即使是 有益 的作品 其 含金量 也有差异 因此 为了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多受益 提高效率 必须重视对于语文教学内容的认真选择 2 语文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语文课程的目标主要指向于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也就是读写听说的能力 不是要帮助学生掌握一个由若干概念 规则 原理构成的理论系统 也不是要系统地传授有关语言 文字 文章 文学 文化的知识 当然 语文教育是有理论的支撑的 语文课程 实践性很强 不是只要求实践操作 它会涉及到语音 文字 词汇 语法 修辞 逻辑 文学等知识 也可能接触到有关人生 社会 自然方方面面的知识和思想观念 但是语文课程 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不能用例子来图解原理 3 学生学习母语重在感性把握 学生在语文课程中学习的是母语 不是外语 学习母语和学习外语在方法上是应该有所不同的 学生学习外语 在起始阶段 缺乏这种语言的语感基础 学习的资源和实践的机会比较少 因此 少不了要学习语音语法知识 文化背景知识 要对词句结构和语言材料进行一些理性的分析和解释 要围绕这些知识和规则进行大量的练习 学生在学校学习母语 在学前就已经具有了母语的语感基础 学习母语的主要任务 是从口语转向书面语 培养书面语的语感 而且 学习母语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都非常丰富 所以 学习母语不需要像学习外语一样 从学习语音和语法知识入手 围绕这些知识进行反复操练 用大量机械性的操练来强化对知识的记忆 三 积极倡导自主 合作 探究的学习方式 倡导自主学习 要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 逐步掌握学习方法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好奇心 求知欲和进取精神 合作学习 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 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 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开展合作学习 要给学生群体一个共同的任务 让每一个学生在这任务中积极地承担个人的责任 学生在学习中相互支持 相互配合 遇到问题能协商解决 能通过沟通解决群体内的 学海无涯冲突 对各个人分担的任务进行群体加工 对活动的成效共同进行评估 通过合作 提高学习效率 增强合作精神 探究学习 是指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 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 在探究学习中 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各种学习途径 获得知识和能力 情感和态度的发展 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探究学习的主要特征是 问题性 实践性 参与性和开放性 四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课程改革要改变过于强调学科本位 课程内部各部分之间割裂的状况 语文课程要加强综合性 沟通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沟通与生活的联系 在语文课程中学习其他方面的知识和方法 在其他课程 其他场合中也可以学到语文 拓宽学语文 用语文的天地 实行课程改革 要增强课程的资源意识 语文课程的资源是丰富的 各地学校教学设备方面的条件可能不一致 但是具有的课程资源可能都是丰富的 只是特点不同而已 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 需要广大教师和学生的胆识 智慧和辛劳 也需要学校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支持 语文课程改革要加强现代意识